科教 > 資訊 > 正文


科技賦能疫情防控 成都書寫戰疫硬核答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4-01 12:20:17    編輯:陳姝悅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第10周,中國疫情呈現逐漸平穩的態勢。在此次戰“疫”中對疫情防控具有明確效果的創新技術和應用産品扮演了重要角色,新技術迅速落地為抗擊疫情提供科技助力。
 
  作為中國西部科技創新高地的成都,在此次戰疫中,科技發揮了什麼作用?
 
  科技戰疫 企業有擔當
 
  成都的科技企業,是成都“科技戰疫”的主力軍。它們積極發揮自身科技實力,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邁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製出西南地區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其採用三重靶標基因檢測和一重內標檢測,能更大程度避免新冠病毒的漏檢,可實現2個小時內完成96個測試。
 
  緊接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便立刻送到國內外一線人員手裏。
 
  攜帶型穿戴“黑科技”:光啟智慧防疫頭盔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場景都能看到測溫槍的身影。而測溫槍應對復工大人流排查發熱人員,存在效率低、耗時長、風險高、有干擾等缺點。一款針對疫情防控開發的攜帶型穿戴“黑科技”頭盔解決了這些問題,在春熙路的街頭,巡警戴著成都光啟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光啟智慧防疫頭盔,在無接觸、遠距離的情況下,兩分鐘便能篩查上百人體溫。
 
  看似輕鬆的兩分鐘,卻是成都科技積澱的力量。
 
  京東方智慧體溫預警系統
 
  在一家成都科技企業,如果不了解情況,你可能會驚訝為何進出不需要測溫?其實不然,那是因為該企業使用京東方智慧體溫預警解決方案,30毫秒可以完成16個人的測試。即使是在上班早高峰,多人通過的情況下,員工都可以快速、精準地完成無接觸體溫檢測。
 
  RS-18EP 熱成像+高速體溫測量+高位立體霧化消毒機器人
 
  智慧機器人或許你已經司空見慣,可是成都天府新區將軍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廳的智慧機器人,既可以給空間消毒還可以移動測溫。成都睿達四維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RS-18EP 熱成像+高速體溫測量+高位立體霧化消毒機器人,3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消毒僅需15分鐘就能完成,並且裝備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可實現移動高速測溫、發熱人員現場報警等功能。
 
  不用戴口罩,也不用穿防護服的“小護士”機器人也走上一線,可以根據設定的程式,自主導航,進行噴灑消毒,派發藥品,還可以對病人進行生命體徵測試,包括體溫、血壓、心率、血氧檢測分析……疫情期間,在華西醫院和省醫院,四川阿泰因機器人智慧裝備有限公司、電子科技大學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研發的 “小護士”智慧機器人引起不少關注。
 
  在社區防控利用新技術的例子也屢見不鮮。走進金牛區“錦西人家”小區,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智慧單元門,這是四川饒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研發的智慧防疫應急治理服務體系。借助它,可以快速建立防疫應急治理基層疫情防控的“防線”,並且可以實現各種智慧設備、手機等資訊同步。
  
  可以看到,無人化防疫正出現在成都的各個生活場景:機器人查房、遠端會診、智慧急救車,到無人機喊話、智慧測溫、AI健康資訊採集……
 
  打贏“阻擊戰”,成都正依靠科技力量築牢疫情防控的高墻。一個又一個成果,都是成都通過科技不斷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和水準,為市民健康生活、企業正常運作保駕護航的證明。
 
  政策發力 匯聚科技抗疫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成都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優勢,積極採取一系列防疫措施。政府引導,政策支援,迅速匯聚起科技抗疫的強大力量。
 
  疫情之下,面對激增的醫療器械需求,不少成都醫療科技企業最緊缺的是資金和原材料。2月3日,借助“科創貸”,成都聯幫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800萬元授信,並實現首筆放款300萬元。
 
  不止成都聯幫醫療一家企業,四川索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産口罩濾材的科技型企業。由於口罩需求陡然暴增,企業面臨資金週轉困難、原材料緊缺等諸多問題。1月31日,通過“科創貸”産品向企業進行首筆放款,有效緩解了企業擴能轉産的燃眉之急。
 
  在做好金融助力疫情防控的同時,成都市科技局還積極推出相關舉措,助推科技企業復工復産。2月17日,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成都市財政局正式印發了《支援企業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提出“支援防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減免科技型初創企業房租”“加大科技金融支援力度”等7條政策措施,幫助科技企業解決當前面臨困難,推動復工復産,促進創新發展。
 
  1月30日,成都市科技局啟動首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關鍵技術的優化與推廣應用”“新型冠狀病毒院感防控技術研究”等8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立項支援280萬元,加快推動疫情防控新技術、新方法、新産品、新裝備的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以“硬核”科技賦能疫情防控,為科技防疫提供資金支援和保障。
 
  包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等相關單位,都吹響了“科研集結號”。科研人員爭分奪秒,與疫情賽跑,在長期的科研基礎上圍繞疫情展開緊急攻關。
 
  成都通過政策支援、資金補貼、激勵人才等方式,大力推動前沿科技投入疫情防控一線,為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更堅實的科技支撐。
 
  雲端連線 搭建供需精準平臺
 
  疫情期間,為搭建新技術新産品科技企業和國內、國外應用場景需求方精準對接平臺,為企業復工復産、學校複學等提供科技抗疫力量,成都市科技局聯合五部門舉辦了兩場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産品雲對接會。
 
  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産品雲對接——科技防疫應用專場
 
  3月12日上午,首場“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産品雲對接——科技防疫應用專場”活動舉行,包括149項防疫産品的《成都“智”造科技防疫産品清單》正式發佈,四川、江蘇、重慶、北京、廣東等全國20個省市近700家企業、機構開展線上火熱對接,直播訪問量近2萬人(次)。
 
  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産品雲對接——科技防疫應用國際專場
 
  緊接著,3月26日,“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産品雲對接——科技防疫應用國際專場活動上,通過線上中英雙語同步直播形式,多加企業向全球展示了17項成都造科技防疫新産品,發佈了218項防疫産品清單。全球觀看直播和回放達到168萬人次。近1000家企業代表與相關應用單位進行了深入對接,35家在蓉外資企業參加了本次雲對接活動,初步達成意向合作30余項。
 
  ”雲端”對接模式打破了疫情時期空間區域的阻礙,將面對面路演活動改為屏對屏線上交流,整個過程雖無“面對面”,但直播“線”場通過“産品講解+視頻展示”形式全方位展示了産品性能、技術手段、應用場景,獲得了參會企業與單位的一致好評。線上活動結束,線下交流火熱,會後産品企業和相關應用單位還將繼續深入對接,促成合作,推動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産品加快實現應用。
 
  成都“智”造新技術新産品雲對接——科技防疫應用國際專場
 
  成都市科技局校院地協同與科技合作處處長聶宏表示,下一步,將把這種對接做成常態化的工作機制。疫情結束後,成都市科技局還將圍繞“5+5+1”重點産業領域,分領域地把‘成都造’新技術新産品推向全球。
 
  成都是一座科技之城、創新之城。作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面對疫情,成都再次展現出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成都擁有著中國最高端的科技研發基地,也是中國中西部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這些都為成都的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提供了強力支撐。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才能臨危不亂,這不是臨考衝刺的突擊,而是日積月累的技術沉澱。(溫彩苓 成都市科技局供圖)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