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資訊 > 正文


一根網線讓城鄉教育走向“零距離”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20-02-25 09:47:50    編輯:陳姝悅


  受疫情影響,全國的中小學暫緩開學,開啟了線上新學期。為讓地處山區的農村孩子同步享受到網路課堂的教育,浙江省常山縣選擇了幾乎覆蓋全縣的華數數字電視作為教育平臺。這讓浙江省常山縣芳村鎮泮坑村的詹水有犯了難:一雙兒女正讀小學,因妻子患病欠債,一家老小全靠他一人打工養活,家中一直沒有網路、電視,住的也還是幾十年前的泥墻房。
 
  常山縣教育部門發現,教育平臺運作了幾天后,在全縣兩萬餘名中小學生裏,仍有125名像詹水有的孩子一樣,因家庭困難,沒有網路,沒有電視、電腦,無法收看課程。
 
  得知這一情況,常山縣委縣政府當即統籌相關單位,免費為這些困難家庭購買電視、安裝線路。2月14日,為難之中的詹水有迎來了安裝數字電視、送來彩色電視機的工作人員。
 
  “一個都不能少!”常山縣委主要負責人説,要讓每名九年義務教育年齡段的孩子,都能借助網路開課。
 
  在浙江,一根網線早就串起了城鄉課堂。
 
  城鄉教育走向“零距離”
 
  前不久,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高亭中心小學三年級教室,一堂生動有趣的科學課——“天氣日曆整理”正在進行。這是一堂跨越海峽的科學課:除了眼前的學生,隔著螢幕,授課的應建成老師面對的還有遠在外島、有半個小時船程的長涂小學的11位三年級學生。
 
  兩個攝像頭、4隻麥克風、一台多媒體教學一體機,分別“入駐”在兩校教室。這些新裝備通過一套高清視頻直播系統,突破大海的天然阻隔,讓兩校的教學課堂畫面雙向實時同步展示。
 
  據浙江省教育廳統計,截至目前,全省有1558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結成785對幫扶對子,開課同步課堂5萬餘次,參與師生236萬人次。而在受援802所鄉村學校中,有321所是學生人數在100人以下的小學和教學點。
 
  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認為,“融合、開放、創新、平等、共用”的網際網路思維,正在破解“公平、均衡”的教育問題,也在重塑浙江教育的理念、課程形態,進而重構教育生態。
 
  借助網際網路絡,一根網線連起了城市與農村的課堂。去年3月,為了讓城鄉孩子共用優質教育資源,依託網際網路資訊技術,高亭中心小學與長涂小學兩所學校成為“網際網路+義務教育”遠端同步課堂的結對學校。
 
  高亭中心小學校長郭央松告訴記者,為了準備同步課堂,學校老師都會和長涂小學的老師在課前進行教研討論、同步備課。結束後,兩校教師還要通過視頻,就課堂內容、教學設計等進行現場研討、交流,一起批改作業。
 
  打破傳統教育教研模式,克服地域、時間阻礙,一根網線就將城區優質學校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同步到了鄉村、海島。長涂小學校長屠華為認為,異地同課堂,兩地孩子無障礙溝通的上課模式,受益最大的是孩子。
 
  岱山是海島縣。長涂小學在遠離縣城的長涂島,6個班級、18位老師,全校84名學生中,有60名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最少的一個班只有8名學生,是一所名副其實的“袖珍學校”。
 
  “隨著學生的流失,學校的師資也變得大不如前。”屠華為坦言,同步課堂讓長涂小學孩子同步享受到了城區學校優質的教學資源,看到和螢幕裏其他學校的同學一樣,最開心的就是孩子。
 
  插上資訊化的翅膀
 
  城鄉學校的遠端同步課堂在浙江並不是新鮮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目前有14所中小學校參與了同步課堂的結對。除了區內7所小規模小學與城區5所小學結對,柯橋城區學校的同步課堂還延伸到區外的6所小規模小學,最遠的甚至延伸到新疆阿瓦提縣。截至去年12月,共開展317次城鄉同步課堂,參與師生數有近1.8萬人次,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及拓展課程。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教育體育局局長任宏亮介紹,早在2014年,柯橋就進行教育“網際網路+”的嘗試,並實現了學校交互電子白板、錄播設備和無線網路的全覆蓋。
 
  短短幾年內,城鄉學校就從“A端單獨為B端授課”“AB端同步教學”到“多點互動教學”,在此基礎上,柯橋區還推廣“5團隊6同步”模式,讓城鄉學校藉以從“磨”到“合”到“融”,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學生融為一體,鄉村學生不出校門就體驗到城區優質學校老師的課堂。
 
  位於浙南山區的遂昌縣有23所小學,其中縣城僅4所,其餘均分佈在鄉下,驅車近則半個小時,遠則3個小時還未必能到達。城鄉教學資源的優質均衡,成為這個山區縣的“老大難”。借助“網際網路+”,15所結對學校開展的同步課堂、遠端專遞課堂、教師網路研修、名師網路課堂、區域走教課堂、師徒結對課堂等共計586節課,涉及語、數、英、科、音、美等6門學科,參與師生近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網際網路+義務教育”的城鄉學校結對幫扶,讓農村學校的老師孩子們受益頗多。而隨著同步課堂的常態化,鄉村學校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的同時,也將自身學校獨特的資源傳輸給城區。
 
  “旗語”是一種利用旗幟傳遞信號的溝通方式。長涂小學是“小海軍基地學校”,這裡的每名同學都會熟練操作旗語,學校借助島上駐軍優勢,則開發出極具海島特色的《旗語》課程。隨著兩校的結對,課程通過同步課堂的平臺,被送到了高亭小學。
 
  1+1≥2
 
  浙江省教育廳基教處副處長朱國清認為,城鄉學校結對的同步課堂,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局限,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用的同時,也為城鄉教育均衡、優質教師資源的互動共用,打開了新的思路和路徑。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在全區遴選城市優質學校與農村偏遠薄弱學校建立共同體,以集團形式開展小範圍校區間網際網路教育的同時,通過一位教師幫扶一位教師、一個年級幫扶一個年級的精準指導,使同步課堂不僅“助學”,更“育師”。
 
  他們還依託“之江匯”教育廣場,牽頭組織市名師、市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等開發網路課堂、視頻課例、微課,涵蓋的中小學音樂、語文、英語等13門學科,通過網路面向結對學校開放服務,“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促進全區優質教育資源的共用”。
 
  “網際網路+”技術運用的同步課堂,不僅為城鄉之間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一起學習的課堂,也為老師們聯結起了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紐帶。“孩子們受益了,老師們也在成長。”浙江省寧波市惠貞書院小學部校長鄭穎説。
 
  據悉,自從將“網際網路+”技術引入教學之後,浙江省寧波市惠貞書院小學部的青年教師們便常常與結對的修人學校、靈峰學校的教師們開展網路研討,在共用優質資源中共同進步。同為數學老師的鄭穎説,同步課堂,備課老師不僅需要準備自己學校的授課方式,還要考慮對方學校的教育品質,“這就要求老師每次上課之前,都要做好預設和調整。”
 
  而在不少結對學校還通過“線上+線下”“教學+教研”“校內+校外”,實現城鄉結對學校、老師、同學間的多元交流。
 
  據悉,下一步,浙江還將進一步加大“網際網路+義務教育”城鄉學校結對的幫扶擴面,到2021年,實現全省所有鄉村小學和鄉村薄弱初中學校“網際網路+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全覆蓋;到2022年,全省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現“網際網路+”結對。
 
  浙江省教育廳要求,包括城鄉同步課堂、遠端專遞課堂、教師網路研修、名師網路課堂4種幫扶方式的“網際網路+義務教育”,結對學校至少確定其中兩種,“原則上所有結對學校都要實施‘城鄉同步課堂’”。朱國清説。(董碧水)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