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科教人物 > 正文


西南交通大學陳光教授呼籲:要高度重視災後心理疏導與重建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2-24 21:10:27    編輯:陳榮麒


  “從目前復工復産情況來看,經濟數據遠遠低於預期。根本原因是疫情未消、心有餘悸。”近日,西南交通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陳光呼籲:要高度重視災後心理疏導與重建。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光

  一項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發佈的相關數據顯示:對於這場疫情,44%民眾感覺到恐慌、恐懼、害怕,懷疑自己患有新冠肺炎的佔19%;還有出現軀體化症狀(失眠,頭痛等)的佔7%。 稍早前,國際衛生組織(WHO)的一項調查顯示,約20%-40%的人在災難之後會出現輕度的心理失調,這些人不需要特別的心理援助,他們的症狀會在幾天至幾週內得到緩解。30%-50%的人會出現中至重度的心理失調,及時的心理援助會使症狀得到緩解。而在災難一年之內,20%的人可能會出現嚴重心理疾病。

  “如果考慮到目前的疫情防控實際上是人類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我們就沒有理由忽視這次公共衛生事件對人們心理帶來的巨大衝擊和災後心理疏導、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陳光教授指出,心理危機研究表明,突發生物事件發生後,由於發生機理和病毒來源的暫時不清晰、免疫和治療手段的或缺,更容易造成心理系統的嚴重障礙。從北京師範大學提供的心理數據表明,目前的病態心理主要是“恐慌”(44%)和“疑病”(19%),隨著疫情控制和恢復重建,“焦慮”、“抑鬱”、“強迫”等病態心理將是介入的重點。
 
  陳光教授表示,疫情防控和社會秩序重建中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危機干預刻不容緩。他建議:應用科學測量工具進行心理創傷評估和預警、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心理重建社會政策和框架、分層分群體分階段實施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強化大眾心理教育避免“疾病歧視”和“區域歧視”。(諸澤海)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