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留學移民 > 正文


在美留學生:“我們希望盡可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來源:北京青年報    時間:2020-03-30 10:19:01    編輯:陳姝悅


  “我們希望盡可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此前為湖北醫院捐贈物資 現在為同學和華人尋找物資渠道 在美留學生——
 
  1月底組織捐款捐物發回國內,3月份隨著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變化,又在幫助身邊的華人和同學,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舊金山藝術大學、舊金山大學、伯克利音樂學院等院校的在美留學生們“忙並快樂著”。項目發起人趙一恒對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此前他們曾為湖北醫院捐贈了價值近13萬元的防護物資,在美國疫情較重時,希望能通過此前積累的渠道幫到在美同胞:“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們希望盡可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曾為湖北醫院
 
  捐贈價值13萬元物資
 
  趙一恒是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名留學生,已經在美五年。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組織策劃了“星系湖北”項目,聯合了多所美國大學的中國學生會和華人社團,募捐後將物資捐贈給湖北地區。
 
  “我在2018年的時候在國內民政部門註冊了‘恒星公益’的公益組織,我們團隊主要都是由留學生組成,在此次疫情前,已經開展過支教等活動。今年1月23日,了解到國內疫情發展較快之後,我們留學生和海外華人也希望能站出來做一些事情。”
 
  趙一恒説,馳援湖北疫情捐贈佈告一經發出,便得到了四五所美國高校留學生的支援。為了讓項目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快速落地,他一邊聯繫國內民政部門委託有公募資質的社會組織進行合作,一邊不斷完善項目方案和組織架構。項目啟動後,醫院對接組負責核實武漢周邊醫院的需求,物資採購組負責和國內生産廠商對接,採購符合標準的手套、口罩、防護服和消毒用品等物資,文書組每日對外公示物資捐贈明細。 “我們募集的善款主要來自留學生,所以必須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了湖北一線疫情防治中。經過各個環節的緊密協作推進,目前我們一共捐贈了價值近13萬元的物資,包括20余萬隻醫用手套、1675公斤消毒粉等緊缺物資。”
 
  據相關接收證明顯示,長江航運總醫院在1月29日收到了3000雙醫療手套;隨州市曾都醫院在2月6日收到了30件200g×25包的消毒粉;荊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在2月18日收到了8000雙醫用手套;黃岡市中心醫院在3月4日收到了33000雙手套等。
 
  捐贈前嚴格審核
 
  廠家及産品資質
 
  團隊成員中的朱古力(化名)是一名醫學專業留學生,在活動中負責物資審核工作。朱古力説,在採購物資前,他們會審核廠家資質以及物資的價格、數量和型號等。“有一些臨時轉生産線的廠家生産的産品,我們都要對照標準來辨別,是否適合一線醫護人員使用。”
 
  醫學背景在一些專業詞彙理解或是基礎知識方面給朱古力帶來了一些幫助,但朱古力説,更多的經驗還是在工作中學習和積累的。“志願者中也有一部分是國內一線臨床醫生和護士,非常有經驗,還有世界各地醫學類學科在讀學生。”
 
  據朱古力介紹,在做物資篩選的時候,他們曾經遇到過一家生産防護眼鏡的企業,廠家給的價格非常低,但在檢查資質後,發現廠家沒有提供完整的資質證明。“他們説以前是做代工廠,現在是自己來做,但是新産品他們沒有提受過檢審,我覺得還是不能要,不能拿醫務工作者的安全冒險。”
 
  在整個項目開展過程中,不少學校的中國學生會組織提供了大量幫助。趙一恒説,舊金山的四所高校——舊金山藝術大學、舊金山大學、加州藝術學院和舊金山州立大學也聯合在一起,和恒星公益一起做了很多捐贈。在“星系湖北”活動剛發起的時候,舊金山藝術大學中國學生會主席吳舒雯就積極參與,帶頭捐贈了7000元,才有了後面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資金。
 
  吳舒雯來自武漢,在家鄉疫情嚴重後,她也和舊金山其他三所學校的學聯聯合起來,發起校內募捐並尋找醫療資源。據吳舒雯介紹,武漢的家人幫忙對接醫院需求,分配物資,並開車幫忙將物資送到醫院中。
 
  轉而為留學生對接
 
  防護物資渠道
 
  3月初,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卻開始暴發。趙一恒對北青報記者説,在此前支援湖北的時候,很多留學生參與其中,但現在他們卻遇到了困難,很難購買到防護物資,所以公益組織也希望幫留學生解決問題。“留學生現在最缺的是購買物資的渠道,恰好我們之前積累了一些資源,包括廠家、物流等,所以我們又做了‘星系留學生’項目。協調國內的廠家,在滿足國內防疫需求的同時,將口罩等物資從生産線上調出,他們也都非常配合。”
 
  趙一恒説,在幫助留學生的項目中,公益組織也會要求各學聯核實物資的需求,有向廠家支付能力的學聯和組織在物資到達後可以直接發放,需要開展團購的學聯和組織需要簽署《非盈利保證書》,承諾在收到物資後,按照向廠家真實支付的每件物資價格發起團購,保證公平、公開、透明的原則。
 
  同時,趙一恒對北青報記者稱,從採購到運輸,他們也在跟各個公司溝通壓縮成本。“現在一隻KN95口罩在疫情嚴重的地區被炒到近10美元的價格,但我們從廠家這邊購買包括國際運輸費用加起來只要2美元左右,從廠家到物流公司都積極參與到了這項公益活動中,將報價壓縮到近乎成本價。”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當地時間3月24日晚,項目已對接醫用一次性口罩15900隻,KN95口罩18900隻,洗手消毒凝膠4070支。
 
  趙一恒説,目前當地政府也和他們聯繫,提出了相應需求,他們也在想辦法協助解決物資短缺的問題,但還是會更多關注留學生群體。此外,泰國學生會、日本學生會等也會找到他們尋求幫助。“他們覺得中國的學生組織有這樣的能力幫助留學生解決問題,所以也來詢問能不能分給他們一些口罩等,我們會想辦法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趙一恒對北青報記者稱,從最開始的為湖北醫院籌集物資,到現在為留學生對接物資渠道,他的手機使用時間每天時常達到15個小時。因為時差原因,也不得不在當地時間淩晨三四點的時候和國內進行溝通。但趙一恒説,這麼龐大、系統的捐贈工程,其實更有賴於很多留學生組織和個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想讓大家知道我們在做什麼,覺得能改變一些情況,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們希望盡可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他説。(郭琳琳 池海波)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