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科研成果 > 正文


中國科學院團隊研究:華南海鮮市場並非新冠病毒發源地,11月下旬或已人傳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0-02-22 21:46:14    編輯:田佳平


  據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官方網站消息,該園聯合華南農業大學和北京腦科中心,收集了全球共用到 GISAID EpiFluTM 數據庫中覆蓋四大洲 12 個國家的 93 個新冠病毒樣本基因組數據 ( 截至 2 月 12 日 ) ,通過全基因組數據解析發現: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

  93 個樣本包含 58 種單倍型,演化關係顯示,單倍型 H13 和 H38 是比較"古老的"單倍型,通過一個中間載體 ( mv1,可能是祖先單倍型,也可能是來自中間宿主或"零號病人" ) 與蝙蝠冠狀病毒 RaTG13 關聯,並通過單倍型 H3 衍生出單倍型 H1。

  研究人員稱,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的患者樣品單倍型都是 H1 及其衍生單倍型 H2,H8-H12,而一份武漢樣品單倍型 H3 與華南海鮮市場無關。可見,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再在市場發生快速傳播並蔓延。另根據病患發病時間記錄和種群擴張時間推斷,也印證了華南海鮮市場不是病毒發源地的推論。

  此外,研究人員對 H13 和 H38 的病毒樣品溯源發現,分別來自深圳的病患 ( 廣東首例 ) 和美國華盛頓州的病患 ( 美國首例 ) 。他們的旅行記錄表明都是 2019 年 12 月底至 2020 年 1 月初在武漢被感染。現有武漢樣本中沒有檢測到 H13 和 H38 單倍型。

  研究還顯示,新冠病毒在 2 月 12 日前發生過 2 次明顯種群擴張:一次是 2019 年 12 月 8 日,該結果暗示病毒可能在 12 月初,甚至 11 月下旬已開始人際傳播,隨後在華南海鮮市場加快;另一次種群擴張發生在 1 月 6 日。

  值得一提的是,為細分來源,研究人員將 58 種單倍型分成五組,包括 3 個古老超級傳播者單倍型 ( H1,H3 和 H13 ) 和 2 個新的超級傳播者單倍型 ( H56 和 mv2 ) 。以此鑒別出廣東的病毒可能有三個來源,重慶和台灣的病毒有兩個來源。有較多樣本的澳大利亞、法國、日本和美國,患者感染源至少有兩個,尤其是美國包括了五個來源。特別值得關注的是 H56 這個超級傳播者單倍型,同時是澳大利亞、法國和美國以及中國台灣患者的傳染源。

  研究還表明,新冠病毒基因組沒有發生重組事件。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