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科技動態 > 正文


成都超算中心加快建設 “超級大腦”將給成都帶來什麼?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0-02-21 10:29:57    編輯:田佳平


  當數十萬個CPU(中央處理器)核心和加速部件同時連接在一起時,計算能力會達到什麼狀態?當這個“超級大腦”應用到日常生産生活中時,會帶來什麼?2月20日,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科學城鹿溪智谷核心區內,成都超算中心正進入全面加速建設階段。在這片佔地面積36畝的土地上,硅立方、動力樓、科研樓三棟建築拔地而起,預計今年5月就將實現設備的聯調聯試,一個“超級大腦”即將誕生。

  超強算力

  數十萬個“大腦”同時運算 每秒運算達數十億億次

  
作為四川省和中國科學院聯手打造的重大項目,成都超算中心自2019年12月18日舉行開工儀式以來,有意向和其簽訂合作協議的企業和單位,就已超過300家。

  超算中心,究竟有何魅力?2月20日,記者來到成都超算中心建設現場。門口擺放的一張規劃效果圖,讓人直觀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在一個半弧形的建築群中央,一個呈立方體造型的構築物,猶如一顆“超級大腦”在不停運轉,周邊的建築物源源不斷向它輸送“能量”,未來科技感十足。在這效果圖背面,三個鋼架結構的建築體正拔地而起,把這種無暇想像拉進現實。

  這顆“超級大腦”,正是超算中心的核心構築——超級電腦的安身之所,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硅立方。成都超算中心項目現場負責人王建波博士介紹,超級電腦所有核心部件都將集中安置在硅立方中,部件可以被隨時拔出和插入。王建波介紹,以普通住宅的高度計算,成都超級電腦將相當於有7層樓高。

  相較于體積大,超算中心更重要的性能是算力快。據了解,成都超算中心作為即將建成的西部地區首個超級計算中心,其運算能力將達到每秒數十億億次,成為西部地區的最強算力,並將積極爭取納入國家超算中心體系。算力這麼快,如何做到?王建波坦言,這個“超級大腦”將由近數十萬個CPU核心和加速部件同時進行運算。

  要讓這個“巨無霸”實現穩定運作,並非易事。維持超級電腦正常運轉,供電和降溫是關鍵。據了解,佔地36畝的超算中心將重點建設硅立方、動力樓和科研樓,其中動力樓將承擔強大的電力能源等支撐。為實現快速降溫,該中心利用特殊的處理技術,為每個晶片進行有效降溫。“這個能耗比,要比家用冰箱的指標還低,這也使得超算中心的技術達到了全球前沿。”王建波説。

  超寬領域

  “算天”“算地”“算人” 把更多不可能變成可能

  
超級電腦看起來離日常生活很遙遠,實際上,超算在“算天”“算地”“算人”上通過持續服務於宇宙演化模擬、氣象預報、航空航太、抗震分析等科研創新,已全面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國內的超算中心正你追我趕。截至2019年,國家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已達7家,分別位於天津、廣州、深圳、濟南、長沙、無錫和鄭州。隨著這些超算中心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領域開展深度融合,一系列衍生的應用開始走進日常生活。

  比如,超算平臺開發的精細數值天氣預報系統,能準確預測未來15天以上氣象變化情況。每12分鐘實時刷新未來6小時的氣象變化數據,讓災害性天氣的備災時間大幅增加;基於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的大數據,通過人工智慧篩查機器人“大腦”中儲備的200余種骨質疏鬆風險體徵問題庫,可精確“問診”骨質疏鬆症,3至5分鐘內就可提供個性化診療報告,準確率超過90%。

  超算也非常適合動漫渲染及影片的製作。以數字電影《流浪地球》為例,其中一個俯瞰地球的鏡頭,製作者耗時半年才完成。而如果有了成都超算,則只需 6天。

  除了給應用場景帶來巨大變化,超算電腦對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也有巨大推動力。位於天津的“天河一號”超級電腦,每天服務8000多個科研計算任務,為裝備製造等行業企業累計帶來經濟效益近百億元。

  “隨著成都超算中心的建成投用,將加速促進培育産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在成都科學城管委會創新能力部部長溫琦看來,當前成都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産業的飛速發展,對超算形成了海量需求,而伴隨著新技術和新業態的不斷涌現,超算中心在5G、生命科學、資訊安全、虛擬現實等新技術領域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從而提升相關産業的能級。

  不僅如此,電子科大等64所高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30家國家級科研機構,其所從事的科學研究與超算密切相關,以超算中心為依託,可以迅速集聚更多領軍型科技創新人才,推動産生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

  “因為地理位置和産業佈局的因素,環興隆湖一圈的興隆湖産業園和與之毗鄰的‘獨角獸島’將會最先受益,也將由此提速成都科學城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步伐。”溫琦説。(陳碧紅)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