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創新創業 > 正文


疫情下的産業脈動:5G釋放技術紅利,數字醫療雛形已現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20-02-26 09:41:42    編輯:陳姝悅


  歷史不斷證明,重大事件往往催生技術突破。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去年啟動商用的5G在這場戰“疫”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自5G商用以來,醫療作為重要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各種案例。記者了解到,此次疫情堪稱5G技術進入醫療行業應用的重要轉捩點,5G+醫療已經從“試驗階段”走向“臨床階段”,發揮出實質性作用。經此一疫,中國醫療行業,從政策、趨勢到消費者習慣等都迎來深刻變化,醫療行業的數字化加速前行。
 
  5G架橋,遠端會診大放異彩大有可為
 
  2月4日,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接診。這裡,原本需1個月卻僅用2天就實現5G基站開通。這裡,不僅滿足近2萬人通信需求,更可在5G支援下遠端會診。
 
  “你們在前方辛苦了,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面開始會診,請主管醫生介紹第一個病人情況……”2月9日下午5時許,解放軍總醫院和火神山醫院開展首次5G網路遠端會診。通過這套系統,來自北京的專家為火神山醫院重症患者救治提供實時遠端指導。
 
  抗擊疫情,醫療資源何其珍貴。在醫護人員有限,醫療物資短缺的情況下,5G技術賦能,讓整個醫療救治體系高效運轉。這背後意味著可以多救治一批病人,可以緩解醫護人員緊張、超負荷的工作,可以減少外地醫療專家因往返導致的感染風險。
 
  不止在火神山醫院,疫情爆發後,5G遠端會診在各地醫院快速應用。
 
圖:1月26日,四川省衛健委、華西醫院與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進行三地遠端視頻會診
 
  在四川,中興通訊、四川電信基於5G雙千兆網路,幫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成功完成了兩例新冠肺炎急重症患者的遠端會診。全省27家定點醫院,通過會診系統線上觀摩學習。
 
  “病人的大概情況就是這樣,請各位專家為病患治療提點指導意見……”1月31日13時30分,在江蘇,張家港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專家與中醫醫院開展了首次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病案的5G遠端會診。
 
  在浙江,2月18日15點15分,遠在700公里之外的省人民醫院遠端超聲波醫學中心的醫療專家,利用5G技術遠端控制武漢市黃陂體育館方艙醫院的超聲機器人為患者進行超聲檢查。
 
  天津市遠端醫療協會會長馮雪告訴記者,5G很好解決了遠端醫療中最核心的延遲問題。“在這次疫情中,很多重症患者病情複雜,5G支撐的遠端技術可充分調動各地的多學科專家資源進行遠端會診,在迅速給出診療方案、提高患者救治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還減少了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的消耗。”
 
  5G賦能,前沿科技全面助推醫療升級
 
  測溫、送藥、答疑解惑……很難想像,這些工作正由機器人代替醫護人員完成。
 
  現實往往超越想像。在武漢協和醫院,一批5G雲端機器人穿梭其中,承擔著遠端看護、測量體溫、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有效提升了病區隔離管控水準。在5G支撐下,目前多家科技企業的智慧醫護機器人已經在湖北、上海、山東、甘肅、廣西、河南、江蘇等地醫院及衛生服務中心推廣應用,承擔病人導診問詢、掛號診療等工作。
 
  5G創造價值,5G更大的價值在於“5G+”,賦能更多前沿科技助力醫療。
 
  在浙大二院急救中心新冠肺炎感染病區,正負責病人的醫護人員們,已經用上5G VR重症監護室遠端觀察及指導系統。通過該系統,異地專家可進行360度全方位高清遠端診療指導,同時家屬也可對隔離區病患進行實時探視。
 
圖:5G+熱成像人體測溫解決方案在人流密集場所應用
 
  秒測溫,全程無接觸,針對人員流動的體溫篩查,聯通5G+熱成像人體測溫資訊化平臺,正在全國多地廣泛應用於地鐵、火車站、醫院、學校、商業體等各類場景。與傳統的手持測溫儀相比,5G+熱成像技術可快速完成大量人員的測溫及體溫監控,築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遠端會診可視化、消毒測體無人化……疫情發生以來,5G聯動前沿智慧科技,助推醫療數字化向前邁進一大步,為抗擊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底氣。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認為,5G能夠在遠端會診、大數據管理、防疫機器人、紅外線測溫儀等公共衛生管理方面發揮更多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衛生防疫網路和醫院醫療資訊化水準將由此次疫情防控得到進一步提升,而5G將起到重要的賦能作用。
 
  “這次遠端醫療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人們意識到打破各行業和部門之間藩籬、共用資訊和數據的重要意義。”馮雪説,數字化技術手段為整個醫療衛生體系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也將促進體制機制的完善。
 
  線上化,網際網路診療諮詢服務落地開花
 
  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少出門就是做貢獻。對老百姓來説,此時出現身體不適,前往醫院就診將面臨交叉感染風險,同時增加疫情防控難度。
 
  足不出戶、在家就醫。疫情倒逼之下,資訊化手段優勢凸顯。
 
  2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關於在疫情防控中做好網際網路診療諮詢服務工作的通知》,強調發揮網際網路診療諮詢服務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2月18日,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提出利用大數據、5G等技術,加快病毒檢測診斷、防控救治速度,提高抗疫效率。
 
  此外,相關部門也積極鼓勵針對疫情的線上諮詢、線上就診,發揮網際網路醫院的獨特優勢,鼓勵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及醫藥配送服務,降低其他患者線下就診交叉感染的風險。
 
  國家推進資訊技術用於疫情防控,相關醫療機構和平臺積極響應。
 
  據了解,當前全國近兩百家公立醫療機構及近百家企業網際網路醫院,充分利用5G等資訊技術,聯動全國各地的醫生、專家,發揮線上診療優勢。阿裏健康、騰訊健康、今日頭條等提供疫情智慧問答助手,北京、天津、浙江等地也積極搭建新冠肺炎線上醫生諮詢平臺,幫助用戶快速自我評估病情。
 
  非常時期,線上抗疫。2月16日,湖南省衛生健康委批准8家醫院設置省內首批網際網路醫院。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國內已建成網際網路醫院數量近300家。IDC預計,疫情催動網際網路醫院建設,“網際網路+”醫療模式迎來高速成長期。
 
  “數字化在應對疫情當中發揮了特殊作用,對改變人的行為起到推動作用。”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和執行理事長、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原主任蔡江南向記者表示,線上診療有了5G就能實現影像傳播,這非常重要。相信疫情之後,網際網路、大數據、5G等資訊科技對推動醫療數字化、加快醫療商業模式創新將産生巨大作用。
 
  每個時代都有獨領風騷的前沿技術,今天,我們進入5G引領的萬物互聯新時代。眼下,利用5G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就是落實“科學防治”的方略。進一步提高醫療救治效率和效果,5G責無旁貸,必將為之釋放技術紅利,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駕護航。(淩紀偉 王坤朔)
 

∥ 專題活動

微信掃碼
網頁右上角按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