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環境監管“最後一公里 ” 成都市郫都區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添薪賦能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0-12 15:04:58 編輯:劉映紅 點擊:
一面巨幅顯示屏,多個監控畫面同步顯示出河道、路口、園區等實時場景,值班人員熟練地操作著電腦終端,密切監看各種資訊,不時發出工作指令。這裡是郫都區“大聯動、微治理”平臺,目前已與成都數智環境系統並網運作,實現環境監管網格全覆蓋,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推動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的協調聯動,是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近年來,郫都區以推動網格化、資訊化、智慧化融合發展為抓手,全面打通基層環境監管“最後一公里”,形成線上有人查、線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全區環境投訴量逐年下降,生態環境品質逐年改善。今年1-9月,共及時辦理環境投訴480件,投訴量較2018年同期的1083件、2019年同期的845件大幅減少,群眾滿意率逐年提升。
優化網格體系,全域聯動監管

在鎮級環保機構全覆蓋的基礎上,郫都區整合各部門、各層級力量,將全區環境監管網優化調整為589個,每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網格員和200余名兼職網格員,完善“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無縫對接、責任到人”的管理機制,構建起“區+街道(鎮、工業園區)+網格員+企業”四級聯動的網格化監管體系。一級網格由生態環境部門牽頭,統籌規範全區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通過檢查指導和督查考核,督促各級網格履行職責。二級網格由屬地環保辦具體負責,對轄區進行日常監管,就近處理環境問題,靠前處置突發事件。三級網格由網格員擔任“哨兵”,負責環境基礎資訊採集、日常巡查、環境問題發現上報等工作,把好防範環境違法的第一道關口。四級網格由企業履行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配合上級網格聯動開展工作。
創新管理模式,優化體系運作

摸清家底、找準問題、補齊短板,是確保生態環境治理落實落好的關鍵。為此,郫都區創新建立了“四張清單”管理模式,以“網際網路+監管”為抓手,全面推進各級網格守土盡責。建立污染源清單,全面記錄轄區內企業、餐飲、養殖等各類污染源,註明位置、類別、污染特徵等資訊,做到總體情況一目了然;建立風險隱患清單,以涉危化品、重金屬企業和敏感區為主,梳理環境管控重點單元,有針對性加強巡查防控;建立管理責任清單,將污染源和風險源的巡查監管責任分別落實到主管部門、屬地街道(鎮)、村(社區)、網格員,確保每個環節有人盯、有人管;建立問題整改清單,匯總信訪投訴、上級交辦、巡查發現等多渠道環境問題,及時進行分類處置和“回頭看”,防止問題反彈。這套管理模式的實踐運用,提高了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效能,讓監管體系的運作更加順暢、目標更加明晰、協同更加高效。
強化科技支撐,整體聯動閉環
聚焦群眾最關心的大氣環境治理,郫都區先後建成了15座鄉鎮微型空氣自動監測站、5座重點區域大氣臭氧自動監測站、2座工業園區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為精準尋找污染源頭佈下“天羅地網”,實現環境空氣品質預報預警,為促進基層環境監管精細化提供科技支撐。
同時,郫都區注重發揮大數據對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的賦能作用,將“大聯動、微治理”平臺與成都數智環境系統有效連結,結合“四張清單”管理模式,積極探索社會治理和環境保護兩大網格化監管體系的同頻共振,有效破解了“看得見管不著、管得著看不見”的難題。大力推進網格終端巡查、實時監控、資訊整合共用運用,從上至下分別建立市級任務交辦流程和日常巡查處置流程,形成“市級系統指揮派遣——區級平臺分發交辦——網格處置反饋”的銜接閉環、“前端發現報告——網上分流移交——部門聯動處置——全程跟蹤督辦——辦結回訪問效”的監管閉環,一些多頭治理的環境問題得以“一站式”解決,切實提升了基層環境監管能力和服務水準,市民環境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卓文彬 圖片由成都市郫都生態環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