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多科協作挽救高危孕婦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7-31 11:21:52編輯:孫林馨

7月10日淩晨5點,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簡稱:市六醫院)婦産科病區的平靜被一名突然送來的孕婦打破。見到孕婦的那一刻,當天值班的婦産科副主任劉露腦子“嗡”的一聲響起,有著幾十年工作經驗,平時沉穩冷靜的她也“傻眼”了……

三道難題,引發全院“應激反應”

當天淩晨5:07分,出現在劉露眼前的是一個臉色蒼白、渾身是血、毫無生機的孕婦。經檢測,這名孕婦脈搏為130次/分,胎心為60次/分,而血壓卻完全測不出,同時,她的陰道中有大量血塊。據了解,這名孕婦曾進行過兩次剖宮産,現陰道大量流血,不能排除凶險性前置胎盤——一種極其容易造成孕婦死亡的疾病。那一刻,巨大的壓力瞬間向劉露襲來:這是一個瀕臨死亡的孕婦和胎兒。沒有思考的時間,劉露能做的是20多年工作經驗所形成的應激反應和一個堅定的意識:爭分奪秒地止血!否則這名孕婦和胎兒面臨的就是死亡。

劉露立即撥打了能夠快速啟動院級産科大出血急救流程的相關電話,分別通知了婦産科主任何雯,麻醉科、輸血科、超聲科等相關人員,不停地強調“快!快!快!”搶救生命的急救綠色通道立即打開,全院的産科大出血急救體系立即啟動。

在沒有絲毫準備的時候遇上最為兇殘的“敵人”,考驗著全院的應急救治體系。“以往對於這種高危孕婦我們都會提前做好各項急救工作,分娩前也會有最詳盡的手術計劃,麻醉科、血液科、ICU、介入科、輸血科、兒科等科室早已待命。”劉露表示,這名孕婦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她從沒有做過産前檢查,因為當天突發陰道大出血才撥打的120急救電話。

生死一線間沒有任何的準備,沒有一點做預案的時間,面對依然在不斷流著血的孕婦,劉露已經什麼都顧不得了,“必須要儘快開刀!必須要儘快止血!必須儘快把胎兒取出來!”
但是,緊急急救的三道難題隨即撲面而來:全院的急救人員能快速到位嗎?急救的血液製品能及時送達手術室嗎?有效止血時間能趕在孕婦胎兒生命終止前嗎……

三次接力,用執著與效率跑贏死神

劉露將電話打出後,一場關於生命的接力賽也同時開始,她遞出了生的“第一棒”。何雯接到電話後,馬上統籌安排,佈置人手迅速趕往醫院增援;副院長李曉貞統一指揮,醫務部主任吳建軍進行全院的人員和物質協調;超聲科杜玲玲立即趕往手術室進行床旁超聲的檢查;麻醉科林慧雯進行氣管插管,通過深靜脈穿刺建立生命的重要通道;輸血科王雪梅領導值班人員快速配血合血,在5:30分已經做出了第一份血液報告;兒科醫生陳然立即準備新生兒復蘇;血液科主任王健安排血液製品輸入方案……

緊張有序的急救手術前準備工作快速完成,5:35分,手術開始。自電話打出開始,短短20多分鐘,婦産科4名醫生和3名護士組成的急救團隊已經到達手術室,團隊的力量和溫暖讓劉露恢復到了以往身經百戰的氣魄與沉穩。
術中,開腹後發現孕婦子宮前壁原子宮瘢痕切口處有10公分左右的紫色區域,胎盤覆蓋原剖宮産手術切口子宮下段,這正是凶險性前置胎盤大出血。

5:40分,胎兒取出。但是這只是第一步,這名37歲的孕婦已經做過兩次剖腹産,這次手術其子宮狀態極差,接下來醫護團隊面臨的是艱難手術止血工作。

8:01分,經過2小時26分的努力,手術結束。劉露表示,從她對孕婦身高體重的估計,她的身體裏大概有4000ml的血液,從在家裏發生陰道大出血後直到醫院,孕婦應該已經流了近3000ml。

保證足夠的血液輸入,就是保住孕婦生命,輸血科的同事們早在手術中就已接過了“第二棒”,5:58分(手術開始的23分鐘),第一袋匹配的血液就已經挂在了手術臺上。接下來,參加急救的工作人員來來回回“狂奔”數十趟,不斷地傳遞著這“生命的希望”,讓一條紅色的生命線在血庫與手術室間聯結起來……手術結束,孕婦總共被輸入了2500ml的紅細胞懸液、1600ml的血漿以及1個單位的機採血小板。

“第三棒”被交到了兒科醫護團隊的手中。這個只有2300克重的嬰兒剛被取出時生命跡象很低,只有微弱的心跳,評分僅有1分。然而,麻醉科、兒科的醫護團隊們並沒有放棄,不斷地努力救治,在進行氣管插管、胸外按摩復蘇後,這個嬰兒“哇”地一聲哭了出來,發出了洪亮的生命宣言。

三道難題迎刃而解,三次接力棒有效傳遞!生命之花在大家的努力下繼續盛開,目前,母親與胎兒的健康都已得到有效保障。

緊密配合,不讓任何一個環節慢下來

“這次手術,我的同事們快速到達搶救現場,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分工明確,措施到位,用共同的努力換來了孕婦和胎兒的平安。我們每個人的身後都有一個團隊,在市六醫院的團隊工作很自豪,有她們真好!”回想起當天的手術場景,劉露感慨萬分。“感覺就是像坐了一次過山車,我的心跳都達到180了!”

劉露回憶,在當天的手術中,有包含婦産科在內的近20名醫護人員參與。從決定做手術到血液供應再到兒科醫護人員的搶救,哪一個環節慢了一點都會是另一個結果。手術的成功,是靠整個團隊的快速反映和緊密無間的配合而得來的。“靠一名醫生高超的技術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救治生命講求的是多科室合作。”

“我們的急救團隊配合得越來越好,進入戰鬥的狀態也越來越快。”談及手術成功的秘訣,劉露十分自豪,“這與我們何雯主任平常嚴格要求大家,注重在常規演練中提升技術、積累經驗不無關係。”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是每一名醫生的職責,在生與死間鑄造一座“堤壩”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這座“堤壩”是一套保障體系,也是醫院裏軟硬體集合所凝聚的力量。但是,醫院不僅要有建造“堤壩”的能力,更要有隨時面對“洪水”的能力。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展現了這樣一種能力,這是在每一次演練或實戰中淬煉出的人員技術水準,也是各個科室團隊在不斷配合中所形成的信任與慣性——無準備之仗,他們也能打贏。(李林 林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