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武勝:三心換兩意 執黨利劍風清氣正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6-02 11:09:06編輯:何禮
“沒想到時隔10年我還能領到當年的糧食直補款!沒想到這個直補款沒給我居然是縣委巡察組發現的!沒想到巡察組發現問題後這個款給我的速度會這麼快!”4月13日武勝縣飛龍鎮斷橋村村民田茂碧激動的從該鎮幹部李翠蓮手中接過本應該10年前領取的糧食直補款119元。
田茂碧的三個“沒想到”是武勝縣巡察工作用“三心”換“兩意”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武勝縣巡察組工作始終秉承“守初心、鑄匠心、用真心”的工作理念,堅持深挖細查、著力發現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切實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真正實現了聚民心、順民意、讓群眾滿意。

縣委第二巡察組巡察清平鎮實地測量
守初心,巡察利劍顯鋒芒
2019年12月,武勝縣真靜鄉原黨委書記陳昌敏涉嫌受賄罪被法院公開審理,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該案是中共武勝縣委巡察幹部在常規巡察過程中,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發現陳昌敏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移交縣紀委監委對其進行審查調查,最後移交司法。
據悉,2019年3月—5月,該縣第五巡察組對真靜鄉開展常規巡察。巡察組入駐後,時任該鄉黨委書記陳昌敏將巡察組組長陳曾請到他辦公室,神神秘秘地從辦公桌裏拿出一個精緻的木盒硬塞給陳曾,被陳曾嚴厲拒絕。
“這個傢夥明知道送禮行賄是違規的,而且還專門向我們巡察幹部送禮,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吶。”陳曾在回憶當時的情形説,他的第一直覺就是,這個傢夥肯定有問題,得細查。於是,陳曾立即召開巡察組組務會,安排巡察組成員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在個別談話、查閱資料中對陳昌敏涉及的相關問題予以重點關注。通過巡察組的不懈努力發現,陳昌敏任該鄉黨委書記以來,多次弄虛作假,以虛列採購辦公用品、電腦耗材等名目套取財政資金,用於違規接待、送禮、購買煙酒、公款吃喝等問題浮出水面。後經巡察組與縣紀委監委協同繼續深挖細查,陸續發現陳昌敏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其他違紀違法問題線索。
陳昌敏案是武勝縣巡察利劍出鞘的一個縮影。該縣巡察工作始終堅守巡察政治定位,堅持問題導向,緊跟巡察監督重點發展變化的步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巡察監督內容,緊緊圍繞基層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情況;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組織力欠缺等問題進行重點監督,切實發揮政治監督作用。截止目前,該縣已開展常規巡察10輪,圍繞不正之風、脫貧攻堅、民政資金、三抓工作開展專項巡察4輪,共巡察黨組織182個,發現問題1727個,向紀檢監察機關移交問題線索169條,政治巡察成效顯著,巡察利劍作用得到充分彰顯。

縣委第三巡察組巡察飛龍鎮查閱資料
鑄匠心,明察秋毫質效高
“巡察幹部要發揚工匠精神,在深入搜尋問題的同時也要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對問題的歸納和定性一定要精準到位!”該縣巡察辦主任雷浚在巡察工作會議上的話擲地有聲。
2018年4月,該縣第四巡察組常規巡察八一鄉。巡察幹部在翻閱該鄉村級財務憑證時,在其中一本會計憑證上發現了一份柏林村修建垃圾池的合同,合同簽訂時間2015年7月18日,合同顯示修建垃圾池8口,總金額16800元。又在另一本會計憑證上發現了柏林村另一份修建垃圾池的合同,合同簽訂時間同樣為2015年7月18日,合同顯示修建垃圾池15口,總金額則為16450元。
8口垃圾池和15口垃圾池的總價為何差不多?同等規格的垃圾池單價為何相差如此之大?這一細節引起了第四巡察組組長王顯榮的高度重視。他立即安排巡察幹部深入該村現場察勘垃圾池的數量及規格。
“當時,我們在該村僅看見幾口新修的垃圾池,且與合同上垃圾池數量嚴重不符。”王顯榮回憶説。“通過走訪村民,我們了解到現有的垃圾池都是2017年才修建的,2015年該村沒有修建垃圾池。”
掌握這一重大問題線索後,巡察幹部繼續深挖。通過細緻走訪,巡察幹部發現2015年簽訂的兩份垃圾池修建合同承建方分別為時任該村支部書記蔡紅的丈夫和公公。線索浮出水面,以虛假合同套取垃圾池修建款的事實基本成型。經巡察幹部深挖徹察,通過查閱賬務、資料、合同、走訪村民等方式,查實了蔡紅用其丈夫和公公的名義與該村簽訂虛假垃圾池承建合同,兩次套取資金33250元的違紀違法事實。
在巡察過程中,該縣巡察幹部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巡察重點,精準發現問題,緊緊圍繞基層黨建開展巡察、圍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開展巡察,推動解決基層黨組織建設弱化、虛化、邊緣化等問題,緊盯“微腐敗”、“蠅官巨貪”、“雁過拔毛”等問題不放,推動解決發生在基層和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縣委第四巡察組在禮安鎮走訪群眾,了解脫貧攻堅項目
用真心,惠農利民換兩意
“巡察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充分發揮好巡察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作用的同時,要做到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就重點巡察監督什麼、糾正什麼!”該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紅平目標明確地要求巡察幹部踐行巡察的初心和使命。
巡察工作開展以來,該縣巡察幹部通過深入基層、走村入戶,直面百姓了解問題,傾聽基層最真實的聲音,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今年4月,該縣第三巡察組對飛龍鄉鎮開展常規巡察工作。在盤點庫存現金時,細心的巡察幹部發現該鎮出納員保險櫃中有30張共1460元的農商銀行存單。經詢問,出納人員對銀行存單來源含糊其辭。
“雖然涉及金額不大,但牽涉到30戶農民兄弟,這不是一件小事。”第三巡察組組長陳亮庚及安排巡察幹部到飛龍鎮農商銀行核實情況。原來,這30張銀行存單為該鎮30戶農民2011年之前新增的農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款,共計1460元。該款項由信用社根據新增農戶身份資訊製作存單,製作存單後交由鎮財政所人員代為發放,財政所人員收到存摺後應通知新增農戶憑身份證及時到財政所領取。但由於經辦人員作風不實,該30張存單滯留財政所長達近10年之久,未及時發放到農民手中。巡察組發現後要求該鄉鎮賡即整改,及時將該30張存單發放到百姓手中。於是出現了文中開頭的一幕。
據悉,該縣巡察工作一直在往“實”裏走,重點關注涉及民生方面的,特別是在脫貧攻堅、污染防治、鄉村振興以及惠農利民、掃黑除惡等領域政策實施情況。“緊盯群眾身邊的‘蒼蠅蚊子’,瞄準靶心,督促基層把黨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打通聯繫和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該縣巡察辦主任雷浚一句話道出了巡察工作服務為民目的和意義。“巡察利劍要直抵全面從嚴治黨‘神經末梢’,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才能聚民心、順民意、實現讓群眾滿意。” (李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