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國際鐵路港。白桂斌攝(視覺四川資料圖片)
《意見》有這些具體要求
●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
●支援重慶、四川、陜西發揮綜合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
●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研究按程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
●支援陜甘寧、川陜、左右江等革命老區和川渝、川滇黔、渝黔等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毗鄰地區建立健全協同開放發展機制
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意見》的發佈對於四川來説意味著什麼?落實《意見》,四川應從哪些方面入手?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省內宏觀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
A
歷史的機遇
《意見》可謂是西部大開發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支援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和增強版
“支援重慶、四川、陜西發揮綜合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高昆明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研究按程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
《意見》對四川著筆頗多。其中,最顯著的莫過於支援四川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
“更高的目標,更豐富的內涵。”在省實施西部大開發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看來,《意見》7方面36條,內涵更加豐富,且首次引入高品質發展目標。
省政協原副主席解洪認為,《意見》可謂是西部大開發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支援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和增強版。
開放是最大的機遇。從區位來看,四川不沿邊不臨海,而改革開放前期的重心是沿海地區,但隨著航空業和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借助“一帶一路”建設東風,為四川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提供基礎。
在此背景下,加上自身基礎設施的夯實,四川逐步從西部內陸躍升為對外開放前沿,《意見》明確,支援四川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一方面提升了四川在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同時,通過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必然倒逼改革深入,比如資源配置方式的轉變,營商環境的改善,進而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
機遇也存在於國家將繼續加大對西部的政策支援力度,繼續佈局和推動實施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産業項目。
“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在西部地區打造若干産業轉移示範區”“對向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企業,按原所在地區已取得的海關信用等級實施監督”……這些對於四川來説,也是重大機遇。
“《意見》支援四川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對四川從腹地變為前沿,形成全新的開放格局,孕育著巨大機會。”關於機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看得非常細。毛中根還注意到,《意見》明確,支援在西部地區建設無水港。“這對四川這種內陸省來説,是非常好的加強開放競爭力的機會。”
《意見》提出研究按程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在毛中根看來,這是國家給四川的一個禮物,對四川對外開放而言是非常大的機遇。
也有挑戰。解洪認為,開放是一場深刻的變革,令人鼓舞,但實施的過程,註定充滿挑戰。深入推進全面開放,帶來新理念、新技術、新競爭,必然對原有的心態、理念、機制構成衝擊,需要我們轉變路徑依賴,主動適應,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
B
國家的重托
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基礎更牢、實力更強的四川將為國家承擔更大責任
時機,是解洪特別關注的一個點。
《意見》發佈前夕,我國經濟一季度成績單出爐——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運作造成了較大影響。當前,世界疫情還在擴散蔓延。受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全面下行,不確定因素陡增;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域遼闊、發展階段相對滯後的西部地區,具備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迴旋餘地;同時,經過20年的發展,西部基礎設施得到夯實,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具備了高品質發展基礎條件,因此被國家寄予厚望。
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后強觀察到,西部大開發前10年的政策主要是大力推進“主導化、主體化、國際化、工業化、城鎮化、生態化”。其中,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外開放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和産業政策發揮作用較大,使得西部經濟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並形成東西互動格局;2010年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明確提出“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科技進步和人才開發為支撐”,在財政、稅收、投資等10個方面出臺了新的優惠政策。
經過20年的發展蓄積,西部地區不僅經濟社會得到長足進步,同時為未來發展蓄積持久動力和基礎,為下一步發揮更大作用蓄積動能。這也是當前《意見》出爐的重要背景。
省社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盛毅持同樣觀點。在他看來,西部大開發第一個10年,是包括四川在內的整個西部加大力度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扭轉生態惡化趨勢等“打基礎”的10年;第二個10年,是西部地區逐漸培育各自內生動力、建設小康社會的10年,是“練內功”的10年。
以四川為例,2000年,四川GDP總量只有4000多億元,但到2019年,這一數字突破4.6萬億元大關,增長10倍以上。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基礎更牢、實力更強的四川將擔負起更大責任:不僅推動自身發展,還要為全國經濟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C
現實的路徑
把歷史的機遇、國家的重托變成現實的動力和成績,需要更多創新、更大開放和更牢的基礎
國家的重托、歷史的機遇,如何變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和精彩答卷?
“需要四個繼續。”盛毅認為,首先要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打造西部創新高地。如何創新?“關鍵是不要撒胡椒面,要集中資源、重點突出。毋庸諱言,四川的科創資源集中在成都,那麼下一步就應該從這裡入手。”
其次,怎麼構建內陸開放高地?他的觀點是,與“不聚集就不能做大做強”的科創不一樣,開放講究的是“怎麼更高層次、更大範圍”。除了有形的交通運輸體系構建外,還有很多機制體制層面開放,需要創新改變。
第三,在産業體系打造上,要繼續重點強化“5+1”現代工業體系的打造——整個西部,四川在工業領域是有優勢的。今後除了鎖定“5+1”現代工業體系外,還要特別關注新技術和新業態。
最後,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除基礎設施外,還有城鄉差距、不同區域差距如何縮小的問題。大方向來看,一方面要加速推動城鎮化,逐步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另一方面,在區域協同上,要拿出更多針對性、差異性政策,儘快縮小省內差距。
“要在結合上做文章。”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認為,落實《意見》,對四川而言,關鍵要與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相結合,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抓手。
對外開放方面,戴賓認為,這幾年四川做了很多工作,也形成了好的開放勢頭。“下一步,應該把國家要求和四川發展結合起來,積極爭取國家支援,把開放平臺做得更好,真正成為西部開放高地。”
做好結合文章,也是李后強所強調的。他認為,抓住機遇,關鍵是在新格局上下功夫,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做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等文章,從重點抓項目、資金,到真正實現體制、機制的轉變,同時,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戰略結合,形成多重戰略疊加效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省實施西部大開發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透露,四川將認真領會相關精神,制定實施意見,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實施過程中,一是要做好盤點,即梳理《意見》中提出的具體政策和項目,做好落地;二是要做好研究,尤其是比較研究,比較四川和東部沿海地區,明確哪些經驗可以拿來,哪些需要自己探索。(梁現瑞 熊筱偉 李欣憶 王成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