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 廣安築牢成渝廣“鐵三角”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4-16 10:20:40編輯:何禮

4月14日,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先行示範區第一次聯席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在廣安市舉行。廣安市與重慶市合川區、渝北區等7區縣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廣安為何要牽手重慶7區縣?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對廣安而言,這將是1998年撤地設市之後迎來的又一次重大發展機遇。而牽手重慶7區縣,就是廣安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的一項重要舉措。

25ba445f05d40cb714a52c5f872ad06.jpg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廣安主動作為,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後的第3天,廣安便提出: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城市,推動中央決策部署在廣安落地落實。

對此,一系列活動在廣安頻頻上演:舉辦智匯廣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廣安怎麼幹”研討會;重慶市墊江縣與廣安市鄰水縣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産業、旅遊、交通等方面深入合作 ……廣安正圍繞“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城市”這一目標,持續深入推進廣蓉合作、廣渝合作,唱好“雙城記”, 構建協同發展“鐵三角”,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為何爭創? 

中央省委有部署,廣安發展有基礎

3月17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召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議將廣安人民密切關注的機場、高鐵等重點項目納入了會議通報的重要文件。

以具體的項目條款支援廣安,這並非首次:2011年5月,國務院出臺《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確定在廣安建設川渝合作示範區;2012年11月,《川渝合作示範區(廣安片區)建設總體方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明確將廣安建成成渝經濟區乃至全國區域合作的典範;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對廣安作出“建設川渝合作示範城市”“建設嘉陵江流域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戰略定位……

支援事項就是工作方向,廣安把中央和省委的“作戰圖”變成 “施工圖”,深入推進廣蓉合作,建設成都·廣安“雙飛地”生物醫藥産業園;推進廣渝合作,建設川渝合作高灘園區。

2019年3月和12月,在廣安佈局的成都·廣安生物醫藥“雙飛地”岳池生産基地和在成都佈局的成都·廣安生物醫藥協作研發基地分別開工;今年1月22日,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四川廣安川渝合作高灘園區,這是四川省設立的首個川渝合作省級園區。

正因如此,廣安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基礎。在3月24日召開的廣安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學習(擴大)會上,廣安便從“省委有部署、區位有優勢、合作有基礎、平臺已搭建、凝聚了共識”五個方面闡述了廣安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優勢和基礎。

除了優勢和基礎,廣安也清晰的看到“儘管廣安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但人口多、底子薄、欠發達、不平衡的基本市情沒有根本改變”。

這也讓廣安清晰且緊迫地意識到:“能否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千載難逢的機遇,事關廣安未來。”

如何爭創?

“成渝廣”優勢互補,“鐵三角”協同發展

在成都,正在建設的世界一流生物産業創新創造中心——天府國際生物城,不僅具備快速整合利用全球産業資源的核心競爭力,還能快速轉移轉化創新成果。

在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複合運作格局全面形成。

成渝兩地在研發、科技、人才、開放等領域見長,廣安則在土地、資源、勞動力等基礎要素方面保障充足。

怎麼融入成渝?優勢互補!廣安牽手成都,按照“研發創新在成都、轉化生産在其他市()”模式,目前已落戶廣安的成都醫藥企業共計44戶。今年1—2月,廣安生物醫藥産業實現産值約12億元,同比增長17%。

廣安牽手重慶,大力發展四川廣安川渝合作高灘園區,為重慶汽摩等産業配套。今年1—3月,高灘園區已有6家企業投産,9家企業進場開工,並與11家企業簽訂協議。

除了産業協同發展,廣安還抓好公共服務共建共用。2019年以來,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在華西專家指導下開展新技術200余項,診療量年均增長7.84%,外轉病人同比下降65.6%;廣安市中醫醫院成為成都中醫大附屬醫院對口支援單位,11個省名醫工作室在市中醫醫院掛牌運作,年均診療量增長34%。

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廣安還有一系列大動作。廣安將堅持問題導向,抓實抓細“規劃編制銜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産業協同發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生態環境聯防聯治”五大領域重點工作,努力把能做的事先做起來。

在規劃編制銜接方面——搶抓國家、四川省和重慶“十四五”規劃編制和疫情過後政策“窗口期”,爭取更多項目納入“盤子”;借智借力,高品質編制廣安“十四五”規劃,一體化編制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專項規劃。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大力實施“交通強市”戰略,用心用力打贏交通硬仗;主動對接川渝兩省市交通網路規劃,前瞻性謀劃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加快構建川東渝北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在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方面——完善渝廣兩地跨界水污染防控合作機制;加強城鄉綠化、交通幹線生態廊道建設,與重慶形成一體化的綠色生態架構。

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廣安在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必將大顯身手,為成渝地區交通互聯互通、産業協作配套、生態聯動共治等方面貢獻廣安力量。(易友波 黃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