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於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百勝村的基層治理髮展學院,有一張熟悉的面孔,他個頭不高,身材瘦小,但凡有關致富技能的培訓,他幾乎場場都不落下,並隨身攜帶一個小本本,上面詳細記錄著有關雞鴨養殖的知識要點。
他就是百勝村的村民鄧家全,今年55歲。他説,這些年,因為沾了黨的扶貧好政策的光,享受到了各種“紅利”,才讓他家脫了貧,過上了好日子。“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我要好好抓住家門口的培訓機會,掌握更多的致富本領,利用自己的雙手讓日子越過越好。”
回想起以前的日子,鄧家全只用了一個“苦”字來形容。因為沒有一技之長,身體有病,勞動能力又差,加之妻子也是多重一級傷殘,疾病纏身,常年服藥,夫妻二人只能靠種莊稼、補鞋子、低保金維持生計。微薄的收入根本無法承擔起兩人的醫藥費,整個家完全就是入不敷出,日子過得緊巴巴,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後來,在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下,鄧家全家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大的福利莫過於健康扶貧政策,醫療報銷加上政策兜底,大大減輕了他家的負擔,每年的醫藥費自己只需出1000多元。在身體好轉的情況下,鄧家全又利用産業扶貧資金養起了兔子、雞鴨等家禽家畜,每年有3000千元的收入,加上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崗位,每個月有600元的固定收入。
2017年,對鄧家全而言,可謂是“雙喜臨門”,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他家還搬進了易地搬遷的新房。“以前的房子是土墻,又破又爛,也沒有錢維修,而且進入都不方便。”鄧家全説,在搬進新家的那一刻,他和妻子激動得眼淚水都流出來了。
如今,雖然鄧家全已經脫了貧,但他不安於現狀,人變得更勤快了。他説,脫貧奔康,除了政策好,自己也要不等不靠,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致富,才能努力奔向小康生活。“我現在準備擴大家禽家畜的養殖規模,爭取明年的年收入能達到2萬元。”(卜一珊 宋姿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