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鬥爭。認識和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與矛盾作鬥爭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説,鬥爭的實質就是敢於實事求是,敢於講真話,敢於認識、分析、解決矛盾問題,促進事物向前發展的過程。
給“鬥爭精神”最好的解釋就是“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依然慷慨而行”,是《亮劍》中“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發揚鬥爭精神,需要激發敢為天下先的壯志,“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沒有摔打沒有鬥爭,哪來成長?
對於單位員工來説,要在追求真理,不斷解決矛盾鬥爭的過程中,使自己從事的崗位良性發展,也促使單位向前發展,真正把愛崗敬業融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對於人民群眾來説,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斷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齊心協力地為中華強盛貢獻才智和力量。
但鬥爭不是光喊口號,不是“盲鬥”,不是毫無道理沒有依據的“亂鬥”,而是要有實實在在的行動、本事,找得出矛盾解決辦法,想得出合理化建議。所謂既要有硬功夫,又要有軟辦法。
但反過來講,如果實事求是講真話的後果是包容、鼓勵,甚至讚賞,那人們就願意説真話,也敢於説真話。反之,説了真話,卻遭到譏諷、嘲笑,甚至打擊報復,誰願意説真話?又怎麼敢再説真話?所以,對領導層來説,也需要培養“被鬥爭精神”,做到對每一句真話都敞開胸襟真誠相待,不輕視,不敷衍,同時也要保護講真話的人不因講了真話而遭受不公正待遇。如此,在能夠聽見“真話”的大環境才能真正培養大家的鬥爭精神。
其實,近些年,人民群眾的鬥爭意識已經越來越強,暢通講真話的途徑也越來越多。信訪局、紀委監委和12315平臺等,就是黨和國家踐行群眾路線、維護群眾權益的保障機構。並且隨著社會網路化,開放式的交流平臺和模式更加利於人們的交流。社交軟體、視頻軟體上關於人文環境、民生安全等問題的熱議,使傳統的“專業性”問題轉變為公共性的社會議題,並影響社會輿論,網民的互動、專家的參與在激烈的爭討中形成了大致的共識,而這種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對於國家的未來走向與發展將是有積極意義的。
堅持自我初心,喚醒鬥爭意識,不要沉浸于現在看似安逸風平浪靜的職場或社會浪潮中。鬥爭貴在勇氣和膽識,在事關甚至任何一件小事時堅定信念,勇於鬥爭、敢於亮劍。(朱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