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用汗水譜寫群眾幸福詩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2-31 10:38:19 編輯:蘇仁勝 點擊:
駐村苦不苦?扶貧累不累?壓力大不大?對經常在一線工作的駐村幹部而言,這些都是常見問題,而他們總是給出“累並快樂”的答案。
站上三尺講臺,他是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躬耕扶貧一線,他是一名為民解憂的幫扶幹部。“只有歷經艱辛和汗水得來的收穫才彌足珍貴,也才會倍加珍惜。”是他的口頭禪,他,就是宜賓市筠連縣團林苗族鄉新陽村駐村隊員劉彬。
深入群眾一線,做老百姓的暖心人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幫劉付均拍照辦理養老保險”“周玉松、楊永均、章宗貴屬於特困戶,要重點幫扶”“明日去醫院探望生病住院的劉付才”……到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第一書記深入一線了解情況,劉彬在筆電上記錄著每日幫扶工作的點滴,不久這本筆電就被寫得滿滿噹噹。
但也就是在點滴間,劉彬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群眾有困難都會找到這位“劉老師”,劉彬也很樂意為群眾排憂解難,曾經快要輟學的鄒小紅,就在他的幫助下重拾了學習的信心,最後考上了縣高中重點班。
劉彬不僅在學校是教書育人老師,到村開展幫扶工作後,更是成為了群眾化解矛盾,溫暖人心的“好老師”。
“駐村工作讓我明白,我們的幹部只要和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講掏心窩子的話,以心換心、不敷衍塞責,就能把群眾凝聚成一片。”劉彬説起他的幫扶經驗就是四個字“深入群眾”。
找準致貧原因,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通過一戶戶的走訪,劉彬發現阻礙新陽村發展的最大問題還是交通,要想富,先修路。青山組到和平組有一斷頭路沒有連通,需要具體測量,劉彬就借了把皮尺和隊員冒著烈日來到青山口,在將近40度的高溫下,步行兩小時一點一點的丈量。
“儘管汗水打濕了衣服,肚子也餓得咕咕叫,但一想到群眾最關心的路就要通了,我們還是挺開心。”看著現在的水泥路面,劉彬表示,一切艱辛都是值得的。
幾年來,在扶貧幹部和村組幹部的幫助下,新陽村的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修建公路13.65公里,入戶便民路12公里,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此外,新陽村還修建水窖18口,安裝管網12千米,解決了所有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
“看著新陽村的公路四通八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我感到,只要幹部用心用力、老百姓齊心協力,就能舊貌換新顏!”説起新陽村這幾年的變化,劉彬表示,不僅是表面上的,更是讓村民看到了希望,激發了村民發展的動力。
科學謀劃産業,帶領群眾致富增收
新陽村平均海拔900米,全村以山地為主,南高北低,山勢莽莽,峰峭谷深,土地貧瘠。
“天時地利都不佔優勢,如何發展産業?發展何種産業?一直是村裏的老大難問題。”劉彬説道“還是要讓大家一起來謀劃發展的問題。”
經過商量,駐村隊友和村組幹部決定讓大家一起商議村上的發展大計。
“我們這些地方山高坡陡,栽花椒好!”“黃牛養殖是政府支援項目,我要養殖黃牛!”“我們的土地多,我要在苞谷地頭套種黃精”經過商討,結合市場需求、群眾意願和自然條件等因素後,新陽村確定了“黃精+肉牛”種養結合的發展思路。
“那段時間,我們天天起早貪黑,爬山涉水,宣傳政策、申請補助,很多時候一天三頓面。”回憶起帶領群眾一起搞發展的日子,劉彬笑道,“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的新陽村已經種植黃精800多畝並套種花椒苗20000多株,肉牛存欄800多頭,接下來將實現我們的‘雙千産業’,就是種1000畝黃精、養1000頭肉牛。”
此外,2018年,在駐村工作對和村組幹部帶動下,新陽村利用産業扶持基金入股筠連團林濟眾鴿子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鴿子發展集體經濟,使集體經濟穩定持續增長。
“豬兒肥、牛兒壯、鴿子分紅又到賬,政策好、幹部棒、新陽人民奔小康。”説起新陽村未來的發展,劉彬心中充滿了信心。(李重霖 戴瀟 張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