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連縣:“五大機制”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2-23 09:58:48 編輯:蘇仁勝 點擊:
宜賓市筠連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雲貴高原北麓川滇結合部,屬省定烏蒙山片區貧困縣。全縣幅員1256.35平方千米,轄7鎮5鄉157個行政村、17個城鎮社區,全縣2014年識別貧困村61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044戶37534人,貧困發生率10.9%。自脫貧攻堅以來,筠連縣始終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系列戰略思想作為根本遵循,充分發揮“春風精神”“春風經驗”的引領作用,建立健全“五大機制”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五區六線”指揮機制強化領導
“五區”挂圖作戰。將全縣劃分為五個片區,由5名縣領導分別負責一個片區的脫貧攻堅指揮協調工作,各鄉鎮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黨政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組建脫貧攻堅指揮作戰室,實行挂圖作戰。
“六線”指揮綜合協調。縣脫貧攻堅辦組建綜合協調、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培育推進、社會事業發展、住房建設和考核督導6個專職工作組,實行縣鄉村“三級聯動、塊抓條保”工作機制,切實厘清鄉級為“塊”的主體責任和部門為“條”的保障責任,績效捆綁考核,以責任分明促各司其職,以任務倒逼促合力形成,工作同頻共振,實現用力精準、效應疊加,統籌協調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任務落實。
“1+4”造血機制促進增收
把肉牛養殖作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系統推進“1+4”産業扶貧工程。
“1”即創新建立以政府引導為基礎,貧困群眾參與為核心、市場主體加入為助力的肉牛産業扶貧模式。
“4”即構建資源優化利用、柔性技術服務、金融梯級疊加、雙重風險防控四大機制。
資源優化利用機制,破解貧困群眾“致富無路”困境。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扶貧資金,用於飼草基地、養殖圈舍建設和技術培訓。如:充分利用豐富的青飼料資源開展肉牛養殖,並採取“牛糞-沼氣-牧草”“牛糞-蚯蚓-雞”等迴圈經濟模式,減少化肥用量、面源污染和提高土壤肥力。
柔性技術服務機制,破解貧困群眾“技能缺失”困境。在增強基層公益技術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充分發展市場主體和外部專家的技術支援,為産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保障。如:與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形成了“科研院校攻關研發+縣級畜牧部門和鄉(鎮)畜牧獸醫站全面推廣+村級技術人員駐村指導服務”的三方聯動機制。
金融梯級疊加機制,破解貧困群眾“資金短缺”困境。瞄準産業扶貧的資金瓶頸,疊加政府、社會、銀行金融創新舉措,有效擺脫了依靠單一金融舉措扶貧力度不足的制約。如:探索出“借牛還牛”發展模式,由合作社將優質能繁母牛借給貧困戶飼養,並免費提供配種、防疫和技術培訓服務,母牛增值部分及母牛所産牛犢歸貧困戶所有,合作社按市場價格回收銷售解決其銷售擔憂。
雙重風險防控機制,破解貧困群眾“風險難擔”困境。充分考慮貧困群眾承受産業發展風險的能力極差的實際,在肉牛産業發展中,採用構建雙重風險防控機制,促進肉牛産業穩定發展。創新開展特色農業保險,有效應對經營風險;制定“筠連肉牛風險補償基金管理使用辦法”,建立風險分擔和貼息機制,有效降低金融風險。
“五大兜底”保障機制鞏固民生
兜好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的底。全面落實貧困人口的“兩保、三救助、三基金”醫保扶持政策,統籌使用醫藥愛心扶貧基金、衛生扶貧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貧困戶全部納入大病商業保險,大力培養鄉村全科醫生,開通縣鄉兩級遠端醫療。
兜好貧困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底。充分發揮低保政策在扶貧攻堅中的兜底救助保障功能,將符合低保兜底條件的對象及時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把喪失勞動能力、通過幫扶仍無法脫貧的貧困戶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對殘疾人、精神病人、重大疾病等扶貧對象實施生活費補貼,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
兜好貧困群眾基本住房安全的底。採取整合農村危房改造、地質災害搬遷、易地扶貧搬遷、殘疾人家庭建房補助等項目資金以及農村危房改造貸款貼息、搬遷建房貸款貼息、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政策,推進危房改造全覆蓋,實現全體貧困群眾住上了安全的房子。
兜好貧困群眾基本義務教育保障的底。推進標準化中心校建設,全面落實“三免一補”等政策,嚴格實施教育資助救助,切實做到應免盡免、應補盡補。
兜好貧困群眾基礎設施建設的底。大力實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和光伏工程建設,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全覆蓋,推進“寬頻鄉村”惠民工程和農村4G網路全覆蓋,實現了電視戶戶通、廣播村村響,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進宜彝高速、G246線、S312線和S444線筠連段改造及通村公路建設。
“433”扶貧機制激發內生動力
緊扣工作實際,創新以“四大陣地”為依託、建強“三支隊伍”、實踐“三大活動”的鄉風文明建設“433”工程,繪就一幅“經濟發展、村莊漂亮、農民快樂、人人有德”的“現代美麗新村”畫卷,以文明鄉風激發內生動力,助力鄉村振興。
“四大陣地”。圍繞展現“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構建宣傳文化墻陣地、道德講堂陣地、主題院壩陣地、田園書吧陣地,不斷鞏固和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
“三支隊伍”。組建“新鄉賢”“志願者”和“文體骨幹”三支隊伍,挖掘退休後返鄉或回鄉居住的老幹部、老教師、老職工、老企業家等本土鄉賢,廣泛開展“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崇德向善·厲行法治”“誠信·孝敬·勤儉”等活動;推進城鄉志願服務工作,推進城鄉志願服務工作,廣泛開展“村晚”、鄉(鎮)文藝匯演、廣場舞大賽等,通過參與文體活動,夫妻更加和睦、家庭更加和順、鄰里更加和諧。
“三項活動”。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推進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和“爭做文明女性 建設美麗家園”創建,深化亮牌子·美環境·樹形象活動。開展好人評選活動,培養有擔當精神的時代新人,涌現出“時代楷模”王家元等先進典型近1000人,初步建立起“村村有先進、鄉鄉有榜樣、行行有標兵、縣上有典型”的“筠連榜樣”體系。推進移風易俗活動,深入整治城鄉居民亂辦濫辦酒席,教育引導廣大群眾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組織開展以感恩、守法、懂禮為主題的文明禮儀帶頭人培訓。
“五位一體”考評機制倒逼落實
採取縣級領導幹部包鄉(鎮)、分管縣領導包扶貧專項、幫扶單位包貧困村、幫扶幹部包貧困戶的方式壓實幫扶責任,保證鄉“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戶脫貧“一超六有”各項指標責任到人,對標達標。實行督查組常態督查、縣級牽頭幫扶單位主要負責人蹲點督導、縣級幫扶領導定時督查、五大片區的縣領導包片督查、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掛牌督辦的方式開展督查工作,確保問題被及時發現及時整改。採取半月一通報、每月一評比、兩月一拉練、季度紅黃旗、年度綜合評價辦法對各鄉(鎮)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考核。採取約談提醒、責令整改,大會檢查、電視問政,誡勉談話、啟動問責等方式,對脫貧攻堅工作不負責任、推進不力、落實不到位、影響脫貧摘帽大局、造成嚴重後果的縣委嚴厲問責追責,不摘“貧帽”就摘“官帽”,有效確保了項目推進、資金監管以及幹部作風大轉變等工作的全面完成。(筠連縣扶貧開發局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