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城市治理工作的“最後一公里”,直接關係著百姓的切身幸福感。一直以來,小區業委會“形同虛設”“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長期存在。為破解這一難題,宜賓市筠連縣國際社區創新打造“到家啦”小區治理品牌,探索構建黨建引領小區治理體系,努力提升居民認同感、參與度和幸福感,讓居民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
組織“當家長”,提升治理認同感
在社區服務治理過程中,收集、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國際社區通過強化小區黨組織的“家長”定位,充分發揮小區黨員、居委會、物業公司及轄區共建單位等“家庭主要成員”作用,讓居民的意見有人聽、居民的問題有人議、居民的困難有人管。
為此,國際社區建立了網格狀線上線下居民意見反饋機制,並實行“樓棟長制”,由“樓棟長”定期收集反饋居民意見。
“收集的意見匯集到我們黨支部,由我們牽頭定期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對居民反饋意見進行‘三方座談’,並將居民意見建議等會商情況及時反饋‘樓棟長’,他們再及時反饋給居民,同時‘樓棟長’會對整個辦理過程進行監督。”國際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明剛説道。
“這棟樓的意見建議我都會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收集,並定期匯集到黨支部,直到整個問題解決我這邊才銷號”國際社區“樓長”彭源浩説道。
現在,社區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通過“樓棟長”進行反應,真正實現了社區居民辦事“動手指”代替過去“跑斷腿”,讓社區居民省時省力,提升了治理認同感。
小區“立家規”,提高治理參與度
“前幾個月隔壁小張家的物業費為什麼比我低那麼多?我們都是一樣的戶型。”一大早,張大姐找到物業説起物業費的事情。
“張大姐,我們現在實行的是梯度物業,他家因為積極反映小區問題,得到了我們物業費上的減免”。
自2020年以來,國際社區在小區黨支部的引領下,制定居民行為守則,通過“立好家規”,擴大居民治理參與度,改變過去居民“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態度。
“在小區黨支部號召下,建立了一系列‘遊戲規則’,比如實行梯度物業收費,在原來物業收費的標準上,發佈積分獎勵任務,制定積分扣除規則,對於積極參與或破壞漠視小區治理的業主進行物業費減免或加收。”小區物業説道。
此外,國際社區還創新構建“商圈聯盟公益積分”的激勵體系,對公益商家星級實行打分,建立健全“紅色管家”評價機制,由小區黨支部牽頭業委會定期對物業黨建、物業服務進行“紅色物業”星級評審,小區物業服務顯著提升。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小區治理同樣適用,我們構建一系列的機制就是要通過制度來立好家規,辦好家事。”國際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明剛説道。
居民“守家風”,擴大治理好成效
“現在我們小區環境比以前好多了,亂丟垃圾的少了,愛護環境的多了,大聲理論的少了,心平氣和的多了,的確有一番文明和諧景象。”國際社區商戶們紛紛表示。
社區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居民聚居的地方,社區居民生活品質將直接反映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繁榮等重要因素。國際社區在小區黨支部的引領下,高品質打造“到家啦”黨群紅色驛站,並依託紅色驛站開設“筠州夜話”欄目揚優良風俗,組建各類居民興趣小組,小區不文明現象顯著減少,居民文化學習熱情明顯提高。通過嚴格制度、加強宣傳、創辦活動等形式,國際社區形成了節儉、文明、和諧的小區氛圍。
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讓社區治理更加接地氣,在筠連縣國際社區推行的“到家啦”黨建品牌,真正破解了小區治理困局,做到了讓群眾從治理到自理的轉變。(廖傑 張必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