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縣:一蠶一葉係民生 助農增收“挑大梁”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9-27 10:55:51編輯:蘇仁勝
宜賓市高縣是全國聞名的蠶繭之鄉,也是四川省重點培育的5個“20萬畝蠶桑強縣”之一。近年來,該縣立足丘陵山區的實際和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蠶桑産業,目前全縣擁有桑園面積22.7萬畝,覆蓋全縣13個鎮、134個村、 近3萬戶蠶農。2020年,高縣春夏兩季共發種11.6萬張,同比增發3140張。産繭521.4萬公斤,同比增長16.2萬公斤。蠶農繭款收入1.76億元。蠶桑産業現已成為該縣種養殖業中覆蓋面最廣、從業人口最多、脫貧增收見效最快、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特色支柱産業。
整村推進,蠶桑跑出加速度
在高縣來復鎮滾沱村養蠶大戶胡永強的桑園裏,50多畝桑樹隨著秋風翻起陣陣綠浪,胡永強和家人正趁著晴好天氣,抓緊採摘桑葉。“這是今年最後一季蠶了,我喂了16張,長勢還可以,希望有個好收成。”胡永強一邊採桑葉一邊憧憬著最後一季蠶繭的豐收。
上世紀末期,高縣蠶桑産業發展達到鼎盛時期,但隨著蠶繭銷售市場波動,蠶桑産業發展一度低迷。同一時期“打工潮”興起,很多人放棄栽桑養蠶,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為了再一次發展壯大蠶桑産業,近年來,該縣緊扣農業産業基礎與特色,把蠶桑列入扶貧産業的核心,通過對擁有蠶桑基礎的地區進行整村推進發展,幫助蠶桑産業實現復蘇。
該縣先後在滾沱村等14個貧困村和聯合村等33個非貧困村整村推進桑樹種植,6年時間蠶桑面積凈增5萬畝,密植桑園增量42.3%,實現了100%的貧困村、82%以上的貧困人口栽桑養蠶。現在滾沱村全村發展桑園1500畝,搭建彩鋼蠶棚93間,建設村集體公司小蠶共育工廠1個,年均實現蠶桑收入400萬餘元。
共育支撐 科技養蠶提效益
在高縣嘉樂鎮人民村的小蠶共育室裏,負責人周松正在認真查看小蠶的生長情況,該批小蠶即將結束共育,這兩天就能發放到蠶農手中。
“在這裡育的蠶子孵化出來要多點,自己拿蠶種在家裏孵化成活率就沒那麼高,而且小蠶還不容易得病,共育的單産可提高10多公斤,每張要多賣400塊錢左右。”提起小蠶共育的好處,蠶農鐘付金忍不住地稱讚。
為有效預防蠶病,進一步提高飼養效率,該縣採取“公司+小蠶共育基地+農戶”的産業化發展模式,把小蠶共育基地建到鎮、村。由小蠶共育室集中負責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1—3齡育蠶環節,然後再將育好的小蠶交由蠶農飼養,形成差時、多批次飼養模式,養殖戶領到蠶蟲後餵養20天左右可交繭收款,養蠶批次從以往的每年4季蠶,增加到2倍以上。既保證了蠶繭公司對優質原料的需求,又最大程度提高了農戶的養蠶效益。
在養殖方面,高縣為傳統的飼養方式注入了更多“高科技”。2020年,嘉樂鎮新建3間現代化大蠶養殖工廠,更方便快捷的軌道式升降蠶臺、自動旋轉上蔟架等系列新技術、新機具,顛覆了人們對傳統養蠶的認知。“以前,每季養幾張蠶,一家人都跟著忙,收入少不説,人還累得遭不住,現在有了這些高科技,除了採摘桑葉累點,其餘的都省事了不少。”周松感慨地説。同時,嘉樂鎮人民村作為示範區核心區,現有桑園面積5000多畝,覆蓋人口3700多人,2019年,年發種達9000多張,産繭超過8100擔,繭款收入超過2000萬元,是高縣蠶桑第一村。高縣按照“一區一帶、一路兩翼、一河百點”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共規劃重點鄉村振興示範村100個,其中,蠶桑重點村35個,涉及全縣8個鎮。在未來的3年內,全縣將以人民村作為藍本,基本完成35個蠶桑重點村建設,全面建成蠶桑現代農業園區。
産業延伸 蠶桑勢頭後勁足
據該縣農業部門人員介紹,目前該縣已開發有桑枝食用菌、桑菌健康飲等蠶桑衍生産業,蠶桑綜合利用迴圈産業園建設已完成産業園選址、徵地和平場。未來還將引進桑枝纖維生産、生物質燃料和桑枝重組木生産線等項目,通過統分結合強一産;政企聯動育二産;農旅融合興三産等方式,形成向蠶桑附屬産品全鏈發展的態勢。
近年來,高縣圍繞“南絲路、新坐標”的戰略定位,按照“農業+旅遊+文化”的發展思路,深度挖掘厚重的絲路文化,先後建設落潤鎮“蜀南桑海”、嘉樂鎮“花海桑田”等多個融合發展區,充分依託高縣蠶桑基地面積大、絲綢龍頭企業強、養蠶農戶技能好等優勢,實施“雙區雙創”行動,同步創建省級蠶桑現代農業園區與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區,力爭做到業態最全、鏈條最長、效益最好、示範性最強。
力爭到2022年,高縣實現桑園面積30萬畝、繭絲綢行業總産值突破100億元,創建全省蠶桑産業第一強縣。(陽凈 羅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