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縣政協:結對幫扶讓毛村變“膏腴之地”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7-14 16:57:37編輯:蘇仁勝
共樂鎮毛村是宜賓市興文縣57個貧困村之一,是興文縣政協機關結對幫扶村,全村人口723戶2895人,轄5個村民小組,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4戶,貧困人口488人。全村幅員面積9.82平方公里,佔全鎮面積的17.86%。2017年貧困村脫貧摘帽,2019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郭素彬開展土坯房核實工作(右一)。
“開展脫貧攻堅以前,受區位條件、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約,全村守著大片土地和林地,卻依然貧困,農民每人平均純收遠遠低於全縣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水準,是典型的端著‘金飯碗要飯吃’。”興文縣政協辦公室副主任、毛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郭素彬回憶起當時的情景。2015年7月,根據興文縣委的統一部署,興文縣政協選派郭素彬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從那時起郭素彬長住毛村,這一住就是5年。郭素彬初到毛村了解到,全村經濟收入以水稻、玉米、紅苕等傳統農業為主,家庭收入主要來源務農和外出務工。為了理清思路,儘快讓毛村貧困戶走出“困局”,他加班加點分析村情,挨家挨戶走訪群眾,聽取民意、收集建議,最終和班子成員商量出“黨建引領、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發展思路。

康養度假式鄉村旅遊項目——生態王莊一角。
毛村生態優勢明顯,森林覆蓋率80%以上,自然風景優美,水質條件相對較好,具有發展種植業和鄉村旅遊的良好條件。“只有産業做大做強,就業有了門路,老百姓有了事做,持續穩定增收才有保障。”郭素彬介紹説。通過大力招商引資,鼓勵社會參與,引進康養度假式鄉村旅遊項目和生態種養殖項目3個,全力打造集生態康養、度假休閒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示範基地,帶動了群眾就近就業。
在“五個一”幫扶力量下,毛村成功探索出“一地生三金+連鎖發展鄉村旅遊”的“3+1”脫貧增收模式,以發展油茶等綠色農業産業為紐帶,以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載體,發揮生態優勢爭創生態旅遊示範區,帶動鄉村旅遊,打造産業互補、特色鮮明、規模集中、優勢明顯的綠色産業示範新村。在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四川電視臺綜合頻道均以此成功經驗進行了專題報道。

幫扶貧困學生。
吹糠見米的招數極大調動了貧困戶的積極性。“2016年,縣政協又出資5萬元給我們發展油茶産業,帶動114戶貧困戶,種植油茶532畝,預計2021年可陸續投産,豐産期每畝收益在7000元以上。同時,在投入期內發展林下烏雞,每年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民孔祥容説。現在,毛村成立了村集體資産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董事長,建立了“村資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貧困戶“烏雞代養”模式。
毛村産業幫扶初戰告捷,接下來縣政協不斷持續給力、乘勝追擊,進一步鞏固毛村脫貧攻堅成果,一連串列之有效的幫扶動作再次出手:爭取財政資金2630余萬元,落實扶貧資金近40萬元,新建旅遊産業路3.2公里、硬化水泥路15.9公里、整治水渠1.8千米,電網改造、水窖、通訊機站、便民橋、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拔地而起;出資5.6萬元購買雞苗、魚苗,出資7.2萬元發展油茶、紅豆杉等産業,出資3萬元幫扶兒童圓夢,出資5萬元進行村陣地建設,出資12.3萬元用於春節、七一等節日慰問。目前,全村油茶、紅豆杉基地3000余畝,生態烏雞養殖基地1個、年出欄3萬餘羽。

毛村易地安置點。
在興文縣政協的傾力幫扶下,如今的毛村不再是“不毛之地”,家家都有産業聯接,群眾內生動力實現從觀望等待到主動參與的大變化,鄉村旅遊、特色養殖、就近務工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從2015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320元提至2019年每人平均186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5年1.2萬元提至2019年86.4萬元,一幅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畫卷徐徐展開。(劉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