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宜賓市敘州區觀音鎮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堅持脫貧攻堅統攬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推進産業扶貧,做實“三個兼顧”,幫助貧困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兼顧村集體和貧困戶同步增收
觀音鎮在推進産業發展佈局中,始終兼顧村集體和貧困戶,做到産業發展的同時確保村集體和貧困戶都有穩定的增收渠道。
蓆草村通過爭取畜牧養殖資金93萬元用於發展生豬養殖,與內江正大公司合作,解決2名貧困人口就業,月增加收入3000余元,免費為全村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並帶動貧困戶生豬養殖,目前全村存在生豬3000余頭,村集體年均分紅14.1萬元。瓦窯村通過三年時間發展“低山早茶”2000畝,帶動周邊8個村社區貧困群眾共同發展“低山早茶”2萬畝,在産業發展的同時,該村向上爭取後續産業發展資金470萬元用於標準化茶葉加工廠建設,項目投産後,可直接面向貧困戶提供15個就業崗位,年生産香茶200噸,中高檔茗茶50噸,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增加48萬餘元。合林社區通過貧困戶産業扶持週轉金項目發展村集體花椒産業120畝,預計2020年為村集體經濟創收6萬元,帶動周邊7個村社區的貧困群眾共同發展花椒産業1.5萬畝。通過一系列的項目資金整合,重點圍繞油樟、花椒、茶葉和油茶等特色産業發展,將村集體經濟、貧困戶産業發展和就業以及後續産業鏈進行有機接合,觀音鎮探索出村集體股份合作生“股金”、貧困戶種植得“現金”,貧困人口就業獲“酬金”的産業“造血”扶貧“三金”模式。
兼顧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共同致富
在統籌解決貧困戶“一超六有”的過程中,各地基本存在著非貧困戶“紅眼病”的問題,相關村(社區)對此手無舉措,當地政府也對此有心無策。為此觀音鎮著重考慮到這一系列問題,在推進産業扶貧中,統籌兼顧做好全鎮群眾共同致富。
全鎮最大的一類村群眾村以“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貧困戶+群眾”模式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在支部帶領下,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整理等方式,累計發展“低山早茶”2700余畝,增強了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抗返貧的能力。同時全鎮42個行政村社區中,已有31個通過該模式,發展柑橘、油茶、花椒、茶葉、油樟、中藥材(枳殼、茯苓、半夏)、生豬養殖等現代特色産業6萬畝。在集體經濟收益中針對貧困戶設立“貧困股”,按照村民土地入股、貧困戶幫扶資金入股等方式參與集體經濟分紅累計達18萬餘元。在柳樹村和新燕村大力推廣林藥(油茶+茯苓)、林油(油茶+花生)、林豆(油茶+大豆)、林椒(油茶+辣椒)等長短結合的多元化發展模式,2019年種植茯苓、大豆、花生、辣椒等短平快特色産業1300余畝,為農戶帶來100余萬元的經濟收入;在蓆草村、古塘村、瓦窯村等發展火龍果、草莓、鳳梨、柑橘、青脆李等2500余畝特色果園,為貧困戶和非貧困戶拓寬了致富渠道。
兼顧産業和市場融合健康發展
産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良性發展,任何區域的特色農業品都必須要通過強有力企業為載體轉入市場,達到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增收致富的目的。觀音鎮從産業發展之初就考慮到這一重要關鍵環節,在産業發展的同時大力引進世湘味業、鑫綠茶業、藝茗茶業、銀皇花生、華利油茶等特色農産品精深加工企業5家,支援農産品就地加工轉化年增加值達6000余萬元。同時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援農産品加工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開發食用、醫藥、化工、保健等附加值較高新産品,延長産業鏈。為拓寬銷售渠道,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積極與觀音、宜賓等本地商家、超市對接提升本土消化能力,與宜家園、伊米陽光、成都老媽串串香等4家本地商超達成供貨協議。同時分別赴成都、重慶、自貢等地到府推銷。目前與一品香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樹上鮮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六婆串串香、榮縣路路紅魚莊等8戶商家達成了初步合作協議;依託農村淘寶等電商平臺,與圓通、順豐、韻達等快遞合作,拓展線上線下交易渠道,打造“種植、生産、研發、加工、銷售”五位一體産業發展體系,兼顧産業與市場的融合,促進産業經濟健康發展,為貧困戶打通增收致富最後一公里。
産業發展是脫貧之基、致富之源,宜賓市敘州區觀音鎮牢牢抓住産業扶貧的“牛鼻子”,帶領全鎮2105戶貧困戶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羅春華 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