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京召開,來自眉山青神縣的陳嵐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稱號。
陳嵐,男,漢族,1971年9月出生,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人,1989年12月青神縣南城成人教育中心校中專畢業,1989年12月參加工作,199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現任四川省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嵐是國家級非遺青神竹編的代表性傳承人,繼承和發揚了青神竹編藝術。在父親的支援下,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新産品研發,上下齊心、合力攻關,陳嵐和他的設計團隊不斷推陳創新,用1釐米寬的薄篾層均勻地分出12、16、22縷等極細的竹絲,開發了一批薄如蟬翼、細如髮絲的竹編精品。《富春山居圖》、《清明上河圖》、《老北京》等成為了青神竹編藝術的代表性作品。2006年,竹編巨著“清明上河圖”被臺商以106萬元人民幣收藏;2008年,他們攻克了“彩色竹編”難題,填補了世界上竹編無彩色的空白。
2012年起,陳嵐和團隊創新了以“鄉間風情”為主題的彩色竹編系列,將全生態的瓜、果、花、鳥、禽、獸和民俗用彩色竹絲編出20多個品種,成為了竹編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精美、有藝術和收藏價值的珍品。2013年,竹編精品《苦樂清涼》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用竹絲編織人物肖像也是陳嵐的一大創新。陳嵐經過艱辛探索,總結出了一套人物肖像編織法,培訓了一批骨幹隊伍,先後編織了1000多張人物肖像,包括《咱們的總設計師》《隱形觀音》《毛澤東》《蒙娜麗莎》《聖母瑪麗亞》等。很多作品已被鄧小平紀念館、國際竹編藝術博物館、蜀南竹海博物館等單位收藏。
從單色竹編到彩色竹編,從名人書畫到人物肖像,從鄉村風物到女士坤包,陳嵐先後帶領員工創新出1000多個新産品,把竹編從技術提升到藝術境界,獲得專利4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獲得國際、國內金獎30多個。作品《國寶圖》由國際竹藤組織董事會聯合主席江澤慧贈送給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瓷胎竹編茶具《綻放》作為國禮分別贈送給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和參加中非民間論壇的非洲國家領導人。
為了進一步弘揚竹編藝術,全面發展綠色朝陽竹産業,陳嵐將竹編藝術和文化旅遊有機融合,配套了許多休閒設施。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中國竹藝城中,九層高的“竹筍”建築“破土而出”、直衝雲霄,成為當地標誌性建築,也是專門的竹編博物館,裏面收藏了3000多件精美的竹編藝術品。為進一步推動全縣竹産業發展,縣委縣政府以中國竹藝城為核心,規劃了2.8平方公里的竹編産業園區,建成4A級景區——國際竹編藝術城、中國首家竹林濕地公園、國際竹藝博覽館。中國竹藝城也先後被命名為“國際竹手工藝培訓基地”、“國際竹藤中心培訓基地”、“四川省林業扶貧竹編培訓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陳嵐以此為發展契機,積極推動文旅融合,將旅遊和研學緊密結合在一起,竹藝城每年可接待國內外遊客10多萬人次。
自90年代起,陳嵐就開始舉辦各種形式的竹編培訓班,免費為農村留守婦女、城鎮下崗人員、待業人員和殘疾人傳授竹編技藝,引導他們居家靈活就業。他還被川南農村社區學院、四川青神竹編藝術職業學校聘為竹編專業教師,經常為學員們義務授課。2014年,陳嵐協助當地教育部門編寫鄉土教材《竹的栽培管理與利用》、《竹編工藝概論》,在全縣中小學推廣使用,讓竹編從娃娃抓起。2018年,陳嵐與父親陳雲華、職教專家趙家驥等人合著課題《弘揚中華竹藝,發展鄉村經濟的社區職教改革路徑》,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近30年來,陳嵐除培訓本地群眾外,還先後培訓過中非、迦納、厄瓜多等國外學員,西藏、貴州、廣西、江西、福建、重慶等國內學員,累計10000余人次。經過反覆實踐,他又探索出“基地+培訓+農戶+旅遊”的獨特模式,帶動30000余名竹産業從業人員從此走上致富之路,每年創造上億元産值。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他和公司員工自發為青神縣一線防控人員製作並分送愛心餐。每天免費送出200多份愛心餐,往返行程60多公里,一直堅持到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投入資金共計12余萬元。
陳嵐用智慧和汗水澆灌了竹編藝術、創新了竹編産品,融合了竹産業和文旅發展、推動了竹編文化的傳播,讓竹編成為青神聯通世界的名片;他用愛心和細心詮釋了竹子精神、展現了匠人胸懷,引導和鼓勵青神老百姓“編”出了小樓,“編”出了轎車,“編”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