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專家齊聚天府新區 探索公園城市內涵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9-24 14:08:02編輯:陳姝悅
9月23日,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主辦、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承辦的“2020中國城市規劃學術季學術對話-公園城市先行區探索”在天府新區舉辦。
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兩年來,天府新區奮力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積極開展公園城市理論探索、標準研究和建設實踐等工作,努力打造公園城市理論策源地和標準輸出地,探索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新範式,創新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營城新模式。
本次學術論壇上,相關專家就“公園城市先行區”路徑探討、生態品質提升、創新實踐探索等方面進行了精彩解讀。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就如何探索公園城市的內涵進行主題分享,他表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事關國家發展和國計民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要實現這個就必須重新認識發展中所涉及到的各種要求,包括自然資源要素、生態環境要素,包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環境資本,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等。因此,一要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二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四要堅持山水田園生命共同體,從系統控制和全局的角度尋求新的治理指導。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面推動綠色發展。
公園城市當然強調“城市建設要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形成完整的生態網路”。更要“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希望本次會議能夠有助於大家深刻領會公園城市的精神實質,更好地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切實推動城市發展方式的轉型,切實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發展理念。
在自然中的城市到城市中的自然主題分享中,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説,第一是從自然中的城市到城市中的自然,是城市化進程的歷史宿命。城市肯定要發展壯大的。第二是象天法地、因地制宜、順勢而為,城市發展因天材、就地利的規劃思想今天並沒有過時,所以必須倡導綠色城市設計的生態優先準則和公園城市的建設理念。第三是在已具有一定規模的城市應該按照生態、遊憩和景觀要求經營規劃城市中的自然,因小規模的城市則儘量考慮保護和維持自然中的城市的可能。第四是中國已經進入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所以公園城市,山水城市等模式可以在在地性的適時運用,及其創造基於東方自然特性的多樣化的中國有機城鎮發展的模式。
關於四個自然是探索挖掘公園城市的奧秘。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住建部科技委委員及園林綠化專委會主任委員何昉説,第一自然是公園城市的基底。第二自然是將自然資源引入人類的生活環境之中,資源管理上將零碎自然資源轉化為高效利用的城市資源。第三自然是公園溶解城市,讓城市實現更加宜居。第四自然就是科技賦能、服務提升、文化共用,這個為的是打造更便捷的服務設施、更高端的科技體驗,展示社會人文價值。最後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
為了營造良性的、優質的、安全舒適的城市環境,第一自然加以保護措施,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應該保護利用,需要在上一自然屬性良好實現和穩定保障的基礎上進行高品質的建設。打造更具韌性的生態系統、社會系統、經濟系統和基礎設施系統。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天府新區總規劃師匡曉明分享了公園城市理論的體系探索和天府新區公園城市規劃的實踐:生態文明的思想實際上就是人與自然一體性的生態思想和中華智慧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結合。對中國城市未來方向的思考,實際上也是想對世界城市發展提供中國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當中就有用公園城市做出一個新範式,這個範式裏麵包括了我們濃厚的哲學的背景,也就是人類與城市的關係、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人城自然如何結合,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不簡單的事就是物質空間所呈現的就是城市裏建公園,公園裏建城市,它包含了剛才提到的人城境業四大體系,也包含了未來我們城市除了以藍綠作為骨架的千年城市的構建,此外,還需要強大的神經系統、大腦系統、中樞系統,也包括以人民為中心的公園城市服務系統的建設。這些系統加在一起才是我們真正的公園城市。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總規劃師唐鵬就如何做好水文章主題進行分享。天府新區構建了1536的規劃體系,包括從五大緯度來構建專項規劃的體系。我們在其中也逐漸發現,一些專項,比如説防汛,水網體系等都離不開我們對水空間,水的認識和對它的理解。從四個方面,水資源和水系統、水生態和水環境,我們可以把水生態做好。整體上來講,我們把整個水生態,水資源,水環境以及城水關係,親水生活結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水潤天府、藍綠交織,使其成為天府新區建設公園城市最亮麗的生態底色。
此次學術對話通過借助行業學會的資源優勢和學術交流平臺,加強了公園城市先行區建設學術領域的交流,體現了國內同行、學者在公園城市領域的前沿探索,展示了國內外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做法,對於推進公園城市先行區建設具有極高的引領價值和實踐意義,也為全球城市面向未來探索可持續發展新形態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開創性意義。(李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