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朝天: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 貧困村面貌大變樣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1-16 19:56:26 編輯:王梁 點擊:

近日,由2020年扶貧日論壇組委會組織,國家發改委主辦的“2020年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在京舉行,朝天區以工代賑事務中心喜獲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擔當有為集體榮譽。

自脫貧攻堅以來,該中心堅定落實朝天區委、區政府的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總體目標,嚴守易地扶貧搬遷紅線、底線政策,制定“1+6”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體系,創新推出“功能表式”易地扶貧搬遷模式,指導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攻堅戰”, 2018年底,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2625戶9086人的任務,為朝天區高品質脫貧充分發揮了“小部門”的“大作用”。

精心謀劃 引導貧困農戶找準“搬遷路”

“在全區脫貧攻堅任務中,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脫貧共2625戶9086人,佔全區貧困戶總人口的7421戶25518人的35.37%。”朝天區以工代賑事務中心作為全區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易地扶貧搬遷一批的實施牽頭部門,搬遷脫貧任務壓力極大。

2016年,該中心在沒有任何成熟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先後前往陜西、貴州實地考察學習,在區內深入大灘鎮立新村、兩河口鎮永平村等多個鄉鎮進行調研,了解掌握搬遷貧困戶的真實意願,並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數易其稿,最終形成了《朝天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辦法》,成功打響了朝天區脫貧攻堅的當頭炮。
在工作推進中,該中心創新推出安置、建管、增收三張功能表的“功能表式”易地扶貧搬遷模式,讓貧困戶自由選擇、科學建設、綜合發展。隨後,陸續出臺了資金管理、住房品質監管、住房裝修指導、拆舊復墾、後續發展等6個指導性文件,形成了“1+6”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體系,守住了易地扶貧搬遷住房面積和自籌資金不超標的紅線底線。確保了搬遷農戶自願選擇、自主搬遷、不負債,達到了國家規定易地扶貧搬遷“政府主導、群眾自願”的基本原則,實現了搬遷農戶“零陳情”。

2018年“功能表式”易地扶貧搬遷經驗作為全國脫貧優秀案例,成功入選由人民日報和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大國攻堅·決勝2020”國家級論壇。

精心安排 確保扶貧資金效益“最大化”

“沒有黨的扶貧好政策,沒有這麼多好幹部,哪能有這舒心的好日子。”沙河鎮羅圈岩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貧困戶何青高興地介紹,安置點不僅各種基礎設施齊備,還有集益農社、“網際網路+”綜合資訊平臺、便民服務代辦站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服務中心。

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推進中,朝天區以工代賑事務中心始終秉承“將有限的扶貧資金髮揮出最大的效益,讓搬遷貧困戶得到更多實惠”的工作理念,面對區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山地地貌佔91%以上的惡劣立地條件,該單位多次邀請住建、國土、規劃、環保等部門現場調研、反覆對比、數據分析,發現集中安置基礎設施配套所需資金比分散安置要節約15%—20%。為避免不必要的開支,節約成本,該單位力推“小規模集中安置為主,分散安置為輔”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理念,建成集中安置點13個。

通過合理規劃、科學佈局、精打細算,易地扶貧搬遷資金扶貧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搬遷安置區內均實現了路、水、電、廣播電視、網路通信“基礎五通”和村級陣地、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益農社、遠端診療、就業培訓“服務六有”,搬遷群眾的生産生活環境、生活品質全面改善,全區扶貧資金壓力有效緩解,為全區如期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

精心發展 帶領搬遷農戶念好“致富經”

“種植了1畝黨參苗,下半年可移栽5畝,兩年後每畝可賣3萬元……”朝天區兩河口鎮永平村群眾劉漢福幸福地算起收入賬。劉漢福是村上有名的貧困戶,在易地扶貧搬遷後,因殘致貧的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過發展産業脫貧致富。除黨參外,他還種植了2500椴金耳,2017年還被評為“廣元市脫貧示範戶”。

搬遷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2018年,由朝天區以工代賑事務中心牽頭,多次邀請區農業農村、林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水利、民政等部門研究討論,印發了《關於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産業發展和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文件,從做好增收産業、促進就業創業和加大政策扶持三個方面指導搬遷群眾致富增收。2019年、2020年又先後印發了《進一步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脫貧發展實施方案》《2020年朝天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發展扶持工作方案》等文件,進一步細化指導搬遷農戶後續發展,有力促進了搬遷農戶穩定增收。

朝天區以工代賑事務中心負責人解國全介紹,截止2020年9月,全區搬遷貧困戶累計完成技能培訓7000余人次,發展農業産業1485戶,經商32戶,區內區外就業3204人,公益性崗位就業552人。朝天區易地扶貧搬遷農戶做到了戶戶有就業、家家有收入,穩步實現了“逐步能致富”的總體目標。(鄢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