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昭化區射箭鎮京元村住房改善小記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0-13 13:43:51 編輯:王梁 點擊:

一排排青瓦白墻的民房依山而建,有了綠樹的點綴和農田的襯托,廣元市昭化區射箭鎮仿佛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精準扶貧讓我們村房屋變化太大了,居住條件真是今非昔比,精準扶貧工作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京元村村支部書記胡開偉感嘆道。

“危房改造、新建住房、道路硬化……”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和各項脫貧政策的落實,決戰脫貧攻堅,補齊住房短板是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京元村通過易地搬遷一批,新建和危舊房改造一批,徹底改變落後的居住條件,改掉不良生活習慣,使他們不僅“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還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好風氣”。

搬新房 娶新娘

“胡興江是個好人、老實巴交的,就是缺個老婆”。這是幫扶幹部劉惠雲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胡興江原來居住在2間破舊不堪的瓦房中,吃水不便、道路不通,親戚朋友給他介紹的對象,來家裏一次,便再也沒有下文,時間一長,也沒有人再願意為他説媒。

“他要想娶個老婆,肯定要修個像樣的房子才行。”鄰居們曾議論。

2013年底,脫貧攻堅的號角在全國大地吹響。胡興江因住房條件差、缺技術等原因被納入精準扶貧對象。2016年,他家被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破舊的土坯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棟兩層的小洋房。“要是擱以往,連想都不敢想,能住上這樣的好房子。”胡興江激動地説,“修了80個平方,自己只花了5000元,剩下的全是國家出。”

新房裏自來水、電、網際網路都通了。

如今,胡興江領養了一個孩子,發展中蜂養殖,去年還如願娶到了新娘,結束了多年的單身生活。日子一天天變好,腰包一日日鼓起,心中也燃起了對未來的嚮往,“趁到年輕有力氣,多掙點錢,好好過日子。”胡興江看著妻子笑盈盈地説。

好習慣  初養成

京元村,貧困戶25戶85人,二社貧困戶佔全村三分之一,住房條件差、生活習慣差。

“屋子堆滿了糧食、農具和雜物,屋外的窗臺上常年放著兩雙帶泥的帆布膠鞋、柱子上挂滿了幹農活的臟衣服。煮一次飯吃幾天,碗用完才會洗,雞鴨同人住,牲畜糞便隨意亂排,附近的鄰居在五里外就能聞到臭味,有事都會繞著走。”2016年以前,80歲的胡清英與兒子胡光友和孫子常年住在上世紀60年的老土坯房裏,雨季來臨,外面下大雨,屋裏就會下小雨,“臟、亂、差”的環境讓親戚鄰居對他們家“敬而遠之”。

“他媳婦常年在新疆務工,失去聯繫多年,家裏全靠胡光友一人忙活,家裏沒個女人不行啊。”社長胡光生説。
2016年10月,通過危舊房項目新建住房,胡光友家的住房一天天拔地而起。搬進新居的時候,胡光友看著自己的新家,流下了喜悅的淚水。

“國家給我們修了這麼好的房子,我也不好意思像從前那樣‘糟蹋’了。”如今,胡光友家新建了生豬養殖圈舍,糞便再也看不見了,入戶路硬化到家門口,出門就坐車,歸家不沾泥。“屋前産業微田園,廚房貼上了亮瓷磚,門前雜物早不見,窗臺地板一塵不染,衣服襪子天天換……”這是村主任趙叢林給胡光友的順口溜。

這幾年,在黨委政府持續幫扶貧困群眾,京元村住房條件全面改善,院壩和入戶路全部硬化,生活供水家家入戶,寬頻網路全覆蓋,部分貧困戶還接通了天然氣。“如今,每家貧困戶全都是做飯不冒煙、洗澡不愁水、雜物擺放齊、生活有規律。”村支部書記胡開偉笑逐顏開。(楊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