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昭化:深化移風易俗 倡樹文明新風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03 11:27:59 編輯:王梁 點擊:

為不斷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準,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廣元市昭化區堅持把移風易俗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切入點,通過培育知客隊伍、建立鄉賢組織、開展文明新風積分評定等形式,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弘揚農村文明新風尚。

拿出看家本領 籌備知客大賽

“扶信心,長志氣,內在動力要積攢。黨委政府拉一把,不等不靠鉚勁幹。自力更生大提倡,勤勞奔康穩增長……”近日,昭化區群眾文化中心的排練廳裏,區鄉村知客協會會長張克清正緊鑼密鼓的排練著自己的決賽作品。

為進一步創新基層宣傳教育方式,加強農村感恩奮進宣傳教育,廣元市圍繞“讚脫貧 感黨恩”主題,舉辦首屆鄉村知客大賽。張克清作為知客大賽的參賽選手,自然不敢懈怠。連日來,白天修改參賽作品、晚上背誦記憶,就連做夢都在背唱詞。

“既然參賽了,定要給大家展示昭化知客的風采。”張克清信心十足的説。

近年來,針對黨的方針政策落地難、時代精神入腦入心難等問題,昭化區著力挖掘農村知客獨特優勢,通過成立鄉村知客協會、舉辦知客大賽、編撰《農村知客寶典》、組建“知客宣講團”等,提升知客素質,豐富知客宣傳宣講渠道,發揮知客接地氣、有人氣,有文化、善表達的優勢,錄製小視頻、編輯順口溜,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好人好事、先進典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婚喪嫁娶知客過程中進行宣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進尋常百姓家”,群眾思想得到很大轉變。

如今,這支近200人的隊伍活躍在昭化的田間地頭、村民院壩、百姓舞臺,成為了為黨的政策鼓與呼的重要力量。

勇於實踐創新 發揮鄉賢作用

為進一步弘揚鄉賢文化,發揮鄉賢人士熱心公益、引領風尚、移風易俗、反哺家鄉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2019年6月,射箭鎮成立了全區首個“鄉賢人士”義務工作組。該義務工作組通過“黨委倡導、群眾自發組織”的方式成立,鼓勵有組織能力、宣講能力、有群眾威望的老黨員、離退休幹部、返鄉創業人士等共同組成。

劉銀業是鎮上的退休幹部,也是“鄉賢人士”工作組組長,工作組剛一成立,就大張旗鼓的對各個村的村規民約進行了修訂,將喜事新辦、節儉養德、奉獻公益等納入其中。去年中央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他又積極組織鄉賢們走村入戶開展宣傳宣講,倡議“婚禮舉行一切從簡,不大辦宴席;新生嬰兒不辦滿月酒,不收禮金;新屋落成,不辦立房酒”等,還組織當地知客統一了《送嫁》《陪客坐席,禮儀為先》《孝經》等説詞。

在村民胡基壽過世三週年宴席上,鄉賢胡維國以古人為例,用漢文帝親嘗湯藥、丁蘭刻木事親等故事教育下一代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

如今,村上大操大辦的沒有了,鞭炮齊鳴的情形不見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取代了過去賭博、打麻將的生活習慣,工作組的成立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歡迎。從過去的比氣派、比排場,到現在的比家風、比修養,嚴於律己、奮發圖強的習俗觀念深入人心。

實施道德“量化” 提升文明素養

“今年這個仔豬特別好賣,母豬也肯下崽,你到那個圈頭去看嘛,長得也好,現在已經賣了20多頭了,好多人找我預訂……”7月30日,昭化鎮牛頭村貧困戶郭正富談到自己的生豬産業,滿臉驕傲。

年輕時的郭正富在公社任過職,在工地採過礦,在深山挖過蟲草,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沒了心氣兒的郭正富從此一蹶不振,轉眼已近60歲。在村上一系列扶貧政策的落實下,郭正富有機會參加外出學習和村上開展的技術培訓,並嘗試發展起了黑木耳、銀耳、羊肚菌等食用菌種植,在幫扶部門和村幹部的幫助下,加上自己的刻苦鑽研,老郭逐漸掌握了技術要領,讓他成為了當地的種菌大戶,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最近幾年,村上組建起了文明新風積分評定工作小組,每季度挨家挨戶從環境衛生、産業發展、家庭關係、鄰里關係、參與集體事業等方面對各戶進行評分,懸挂流動紅旗、發放文明新風積分券、評選文明健康示範戶,通過多種表揚方式讓群眾慢慢接受新思想、接觸新事物,在比學趕超中激發進取精神。

不甘於人後的郭正富不僅把自己家裏打掃得亮亮堂堂,還積極參與村集體事務,主動到府為周邊貧困戶講授食用菌種植知識,目前已帶動周邊約40戶村民發展起了食用菌産業,閒暇時還幫助鄰居郭元強照顧家中老人。因為多次在文明新風積分評定活動中遙遙領先,在今年上半年被評為牛頭村文明示範戶。每當聽到鄰里們的稱讚,郭正富總是靦腆的説“現在我的日子好過了,給村民們幫下忙,沒什麼大不了的,大家都過好了我們的村子就會更好了。”

近年來,昭化區結合區情、文化、地域等因素,大力開展文明家庭、感動人物等好人評選,建好建強各類宣傳宣講隊伍,用好用活村村通廣播、宣傳欄等宣傳平臺,全面培育風清氣正、感恩奮進的時代新風,煥發出鄉風文明新氣象。(李娜 楊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