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春光明媚,柳絲輕點,在羊木河清淩淩的水面畫出一圈圈細細的波紋,煞是好看。視線遠移,只見朝天區羊木鎮蘭壩村數百畝羊肚菌大棚宛如薄紗鋪陳于山川之間,甚為壯觀。
朝天區羊木鎮蘭壩村羊肚菌種植基地
而在廣元市朝天區,像這樣的羊肚菌種植大棚,更多地散落在雲霧山、曾家、麻柳等多個鄉鎮的山溝裏,這是近年來該區大力實施産業扶貧結出的碩果。
在蘭壩村羊肚菌種植基地,七、八十名當地群眾,手裏提著籃子、塑膠桶等各樣工具,分散在大棚裏,忙著采收第一茬羊肚菌。
群眾采收食用菌
“600多畝可以採到6000多斤。按目前的長勢和市場價格預計總産值能達1500萬元以上。”廣元洪鑫菌業公司負責人趙洪奎看著一筐筐羊肚菌喜上眉梢,他介紹,去年10月份菌種接種之後,經過四個多月的時間發展形成子實體,當羊肚菌子囊果的菌柄呈現淡黃色、初變褐色的時候就要立即采收。趙洪奎隨手拿起幾個羊肚菌説:“像這樣菇蓋飽滿、外形美觀的羊肚菌,通過烘乾加工、精選包裝後,就出口到南韓、日本和歐洲部分國家。”
群眾將一筐筐羊肚菌搬運裝車
在該區雲霧山鎮雲霧村,左手殘疾的貧困戶王培邦説起羊肚菌種植,更是喜笑顏開。“今年種了20多畝,這第一茬全部賣出去了,20萬已經穩穩噹噹地揣在了包包裏。”王培邦介紹,院壩裏看到的這些大棚有5畝是他家進行實驗羊肚菌種植新技術的基地,其餘15畝,都在外地。
説起這片實驗基地,王培邦更是高興得合不攏嘴,他説:單這5畝地,第一茬就産出300多斤羊肚菌(幹品),賣了13萬多元。“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管理,第二茬又會從土裏密密麻麻冒出來。”
據悉,王培邦和70多歲的母親生活,在2017年以前主要從事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種植,由於生産期長、勞動強度高、投入工時太多,種植規模一直很小,經濟效益始終上不去。2017年,他轉向羊肚菌實驗種植,當年就獲得了成功。“上年的10月份種植,第二年4月采收,時間短、效益好、勞動強度小。”
王培邦講述,在幾年種植過程中,他多次外出學習,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驗,如今已攻克了重茬種植、病蟲害防治等難關,還建起了菌種培育室、烘乾房,購置了齊備的生産設備。目前,在他的帶動和技術指導下,該區30多戶群眾種植羊肚菌近200畝,産值超200萬元。
群眾采收食用菌
隨著該區羊肚菌産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等種植模式漸趨成熟,羊肚菌産業不僅成為朝天區部分群眾脫貧奔康的支柱産業,而且通過公司銷售渠道,走出了國門。
羊肚菌産業僅是朝天區食用菌産業中的一個小版塊。近年來,該區依託55萬畝食用菌原材料林木資源,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效益為目標,加快推進以香菇、木耳、羊肚菌、靈芝等為主的食用菌産業快速健康發展,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據統計,2020年,該區食用菌栽培總面積達10000畝,預計總産量(幹品)可達1萬噸、總産值10億元,可實現每人平均食用菌收入達4000元。(張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