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區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之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2-26 10:15:56 編輯:羅鎮 點擊: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脫貧攻堅這場硬戰當中,雨城區駐村“第一書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帶著深深的為民情懷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把腳踩進泥土,把汗拋向田野,深入扶貧一線,撲下身子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村裏謀發展、促振興,在打贏脫貧攻堅戰、走向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彰顯擔當、奉獻力量。

今天,繼續來聽這些雨城區駐村“第一書記”們的扶貧故事。

草壩鎮清溪村第一書記何進

何進,來自雨城區住建局,2018年5月2日派駐草壩鎮清溪村擔任第一書記。2014年清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共178人,2017年已全部脫貧。2020年,清溪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31人。

來到清溪村後,何進積極投入工作,通過實地走訪調研,與村幹部、老黨員拉家常等方式,進一步找準了工作的中心。那就是建強基層戰鬥堡壘,充分發揮黨支部的能動性,調動廣大黨員幹部為脫貧攻堅獻計獻策,增進黨組織的凝聚力。通過黨組織的召喚,清溪村吸引了一批返鄉創業的年輕人投入到産業發展中,並培育致富帶頭人建成了小二妹家庭農場、宏虎青蛙養殖合作社、脆紅李種植基地等鄉村産業。

草壩鎮清溪村第一書記何進(右一)

作為第一書記,何進清楚知道脫貧並不代表工作的勝利,預防貧困戶返貧並持續增加收入才是工作的重點。通過梳理貧困人口的基本資訊,了解貧困戶的家庭人口(勞動力)構成,她開始因戶施策開展工作。按照”歸類、分流、抓重點”的工作思路,經過不懈努力,為清溪村爭取到項目補助,新發展黃果柑200余畝、脆紅李120余畝和愛媛38號30余畝,新成立富心果蔬種植合作社並幫助貧困戶解決銷售問題。同時,何進還借助區住建局幫扶優勢,持續鞏固和發展已取得成績,立足人居環境打造,指導垃圾分類,發展鄉村旅遊經濟,成功打造“高崗模式”並獲得獎勵;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回車場12個,修建涵洞1個,加寬部分村道等。

2019年,清溪村獲得“兩老一新“區級相關部門專家來村指導村級規劃及産業發展,解決群眾産業種養殖技術難、銷售市場難的問題;區農業農村局將高標準農田項目選在了清溪村,這將進一步助推産業的發展,有效銜接脫貧後的鄉村振興戰略。清溪村發展始終堅持走規劃先行,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的道路,先後創建成功“四好村”、“鄉村振興示範村”,並積極打造“五美鄉村”,在村主幹道旁、重要路段節點、村小廣場旁種綠植和修建休憩亭,進一步美化了村容村貌。

今年,清溪村獲得中省財政資金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資金100萬元,入股藏茶産業加工園區項目,項目資金用於標準化廠房的建設,通過對廠房出租獲取收益,建立國有企業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作方式,保障了村集體經濟有切實的收入。

“刀在石上磨,人在難中練。”在清溪村的日子,有苦也有累,但何進始終堅守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時刻在為百姓的脫貧致富而努力奮戰。如今,看到清溪村的種種喜人變化,看到村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她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今後,何進還將不忘初心,繼續在崗位上貢獻自己最大力量。

八步鎮袁家村第一書記陳小亮

陳小亮,2018年7月由雨城生態環境局派駐到雨城區八步鎮(原觀化鄉)袁家村擔任第一書記。2018年是袁家村戶脫貧、村摘帽的關鍵之年,上任後,陳小亮很快進入角色開展工作,堅決以袁家村的脫貧攻堅和穩定發展工作為己任,始終按照“真扶貧、扶真貧”的總要求,真抓實幹、攻堅克難、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時刻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八步鎮袁家村第一書記陳小亮(右二)

抓黨建,促發展。2018年駐村以來,陳小亮多次組織村“兩委”,規範黨內政治生活,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村務公開、農民夜校等制度,抓牢黨建工作基礎,培養入黨積極分子4名,組織黨員、貧困群眾外出學習考察4次,提高黨員群眾的思想水準;定期組織黨員幹部到群眾家中找問題、出點子、想對策,幫助老百姓解決各類生産生活問題300余個,開展留守兒童、五保戶、低保戶和孤寡老人的走訪慰問120余次,做群眾的貼心人,真正做到讓老百姓有事找黨員。

抓示範,促脫貧。2018年到村以後,陳小亮深入走訪,找準貧困戶致貧原因,一戶一策,理清脫貧和發展思路。首先是産業帶動,協助袁家村成立了宏袁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黨建+致富帶頭人+貧困戶+村集體”的模式,與益諾仕公司合作發展奇異莓78畝,覆蓋全村39戶貧困戶,預計豐産後畝産效益可達20.2萬元;爭取資金48萬餘元,完成了奇異莓栽樁2000根、拉線網50畝、樹苗上架等工作,在管護好奇異莓産業的基礎上,套種辣椒等蔬菜,近兩年增加集體積極2萬餘元,集體經濟發展邁出實質步伐。同時,他還鼓勵貧困戶發展養殖業,每年由幫扶單位出資金近2萬元為39戶貧困戶購買雞苗1400隻發展養殖業,幫助貧困戶銷售成雞,每年每戶增加收入2000余元。

抓基建,促民生。袁家村在脫貧發展之路上,基礎設施改善的成效非常大。2018年以來,爭取項目資金及幫扶單位幫扶資金,完成危房改造3戶、農房提升12戶、五改一建8戶,新建硬化道路共計13.5公里,修建林區道路6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35盞,更換全村飲水主水管,每戶安裝水錶,形成用水管理機制,建成劉河壩大橋一座,全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袁家村工作兩年多了,陳小亮與村民們已經像親人般情誼深厚,袁家村也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家。如今,看到袁家村的集體産業有序發展、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他心裏感覺“滿滿的幸福和自豪”。

在今後的工作中,陳小亮還將繼續發揮“生態鐵軍”的風采,依託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成果,一起創造袁家村的美好未來。

晏場鎮新和村第一書記甘光兵

甘光兵,來自雨城區晏場鎮人民政府,2015年8月選派到晏場鎮新和村擔任第一書記。新和村全村有319戶1225人,其中貧困戶60戶228人。在駐村期間,甘光兵緊扣第一書記五大職責,圍繞“抓黨建、壯産業、強經濟、重幫扶”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新和村于2017年退出貧困村序列,2018年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通過兩年的鞏固提升,新和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穩步提升,貧困戶無一返貧。

晏場鎮新和村第一書記甘光兵(圖左)

建強支部,奠定脫貧基礎 。“群眾富不富,關鍵要看黨支部”。來到新和村後,甘光兵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強化村級班子的執政能力,提高村“兩委”班子為民辦事服務的能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建立健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評議、組織生活會等政治生活制度,不斷提升黨員黨性修養;成立黨員扶貧先鋒隊,為貧困戶建産業、傳技術,切實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抓實産業,開對脫貧良方。結合新和村實際,甘光兵和村“兩委”確立了新和村以“建高山有機茶葉基地、創有機茶葉品牌”的發展思路。先後帶領村組幹部、村民代表、貧困戶代表外出參觀學習先進管理經驗10余次,邀請農村農業局專家開展茶葉管護技術培訓10期,自脫貧攻堅以來。新和村新栽茶葉面積400余畝,改造提升茶葉面積1500余畝,帶領村民每人平均增收800元以上。同時,新和村整合村內資源,積極發展集體經濟,2020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達3萬元。

狠抓基建,夯實攻堅基石。為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下,村裏爭取各類項目資金500余萬元,對村內基礎設施進行大改造,規範建設了村黨員活動室,實施了“幸福美麗鄉村”項目,建成通組道路、林區公路、産業便道、茶園溝渠等20余公里,大大改善了村內基礎設施條件,夯實了脫貧攻堅基石。

精神扶貧,強化內生動力。“扶貧先扶志”,新和村注重貧困戶精神脫貧,通過院壩會、農民夜校等方式開展政策引導、感恩宣傳、典型經驗宣傳活動等30余期,讓困難群眾樹立信心、找對發展路子、增強致富本領,不斷激發內生動力,依靠自身努力斬斷窮根。

扶貧五年多以來,通過為群眾辦一件件小事,為村裏辦一件件小事,甘光兵贏得了新和村幹部群眾的認可和肯定,也向脫貧攻堅工作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作為新和村駐村第一書記,甘光兵感到欣喜和自豪。今後,他將踐行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繼續踏踏實實做好各項工作。(雨城區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