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區:高崗村探索“145”基層治理新模式 致力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1-25 09:22:41 編輯:羅鎮 點擊:

高崗村位於雅安市名山區百丈鎮南部,幅員面積約7.56平方公里,全村有12個村民小組,800戶農戶,2587人,其中黨員98人。

近年來,高崗村緊緊圍繞基層治理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治”融合為抓手,聚焦調解機制、發展思路、群眾需求、文化氛圍、示範典型5個方面重點發力,成功探索“145”基層治理新模式,取得顯著成效,先後獲得“國家森林鄉村”“省級文化扶貧示範村”“省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多項榮譽。

強化黨建引領,全面提升凝聚力

建強組織核心。聚焦鄉村振興新形勢、基層治理新要求,結合村級建制調整,選優帶頭人,實現群眾基礎好、年富力強的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全面加強村黨委對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其他基層治理力量的領導,制定完善村“兩委”議事規則,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推動群眾意願與村黨委決策有效銜接。

建好活動陣地。盤活閒置土地資源,整合政策性扶持資金160余萬元,按照“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去辦公化和改進服務”的理念,建成親民化的高崗村黨群服務中心,落實基層黨建、便民服務、技術培訓、文化活動、群眾議事等活動陣地,通過打造“1+N”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動黨群服務中心向基層社會治理中心轉變。

建優服務體系。優化黨員管理機制,按照“責任區域+任務清單”要求,將58名黨員落實到12個網格中參與服務,定期公示積分,亮明黨員履職“明白賬”和黨性狀況“晴雨錶”。大力實施黨員農民工“歸雁計劃”,成功回引優秀農民工22人,領辦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農家樂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個,帶領群眾致富增收。落實“一站一卡一員”,實施村幹部輪流坐班、週二集中服務日,實現村民辦事不出村、服務零距離。

推進“四治”融合,力促治理現代化

實行自治。整合鎮村幹部、黨員、網格員、志願者和熱心群眾等9類力量組成群防群治隊伍,推動鄉賢理事會、村文藝協會、文明服務隊等自治組織有機結合,實現服務半徑內各類組織之間的交流互動和資源整合,有力破解基層治理主體單一難題;突出村級“兩委”自治統籌,健全完善高崗村村規民約,聚焦宣傳引導、資訊收集、矛盾化解、綜合服務、隱患排查、應急處置6項基層治理任務,精準開展自治服務,2019年各自治主體協助參與徵地搬遷120余畝,化解矛盾糾紛50余件,排查治安隱患20余個。

厲行法治。結合平安鄉村建設,健全村級綜治中心,安裝“雪亮工程”視頻監控點位11個,搭建工作站、聯絡群、單項獎補、評先評優等工作載體,建成一個“資訊化技防+義警人防”立體防控體系。依託村級法律顧問、“茶源義警”、法律明白人,組建起1支法律服務小分隊,通過集中宣傳、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開展基層普法、法律服務等工作,增強群眾“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識。

崇尚德治。堅信“小站點也有大作為”,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面開展“書香高崗·全民閱讀”“我們的節日”系列等主題活動12次。搭建新鄉賢引領公序良俗的平臺,推選15名德高望重、有一定影響力的老黨員、老教師、老幹部組成鄉賢理事會,發揮“銀發金輝”作用,熱心參與公益服務、疑難問題化解等活動,為全村發展貢獻餘熱。大力推動移風易俗,積極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引領全村形成平安文明新風尚。

多元共治。構建起村黨組織、村集體、村民、群團組織、企業等各方決策共謀、項目共建、設施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用的“五共”機制。聚焦人居環境整治,以組織帶動為引領、以源頭減量為核心、以常態管理為基礎,實踐出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四級主體多元參與”的“高崗模式”,實現人居環境從“臟、亂、差”到“凈、暢、麗”的華麗轉變。

聚焦五個方面,提升群眾滿意度

建立一套調解機制。創新人民糾紛調解“三三制”,深度推行糾紛化解“清、快、明、分、合”五字訣,確保每一件糾紛調前事實認定清楚、調仲介入快速有效、調解處置明確有據、調解方法分類靈活、調後雙方順心合意。村民小組調解成功率達60%,村民委員會調解成功率達85%,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瞄準一條發展思路。依託省級蒙頂山茶葉現代農業産業園區核心區和中國“至美綠道”環線良好區位優勢,大力探索“採茶品茗、休閒娛樂、休閒垂釣、科普體驗”為一體茶旅融合新業態,建成“茶+桂”基地700畝,引進文旅企業1家、發展家樂(民宿)3家。成功探索“農戶+專合社”“農戶+企業”“農戶+科研機構”等聯農帶農模式,實現茶葉“種、銷、制”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鏈條式發展機制,確保農民能夠持續穩定增收。

解決一批群眾需求。實施精準服務,建立群眾需求清單,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逐一盯對銷號解決。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800余萬元,建設蓄水池5個、集中儲糞池1個、灌溉溝渠500米,維修山坪塘2個,新建道路10余公里,重建橋梁1座。幫助6戶困難戶實施房屋改造提升,解決安全飲水問題792戶,改水改廁所200戶,以實實在在的工作,真實回應群眾訴求。

營造一種文化氛圍。深度挖掘瓦子“知青”文化,挖掘整理瓦子村民間故事,鼓勵民間文藝創作,激發當代年輕人建設家鄉的希望和夢想。規範和完善書法美術協會、好青年操舞隊、體育運動隊伍建設,鼓勵群眾根據自身特長積極參與,通過組織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增進了大家的友誼,提升了鄰里之間的和睦之氣。

選樹一些示範典型。開展示範典型推薦評選活動,分類選樹先進典型。通過每月評比“攢積分”、季度公開“爭排名”、年度表揚“樹標桿”,對評選為“優”的示範戶發放水壺、毛巾等獎品,對評定為“差”的納入“曝光臺”鞭策整改,引導群眾從參與收穫“物資獎勵”到主動提升“道德榮辱”,讓“掃乾淨、碼整齊、有歸欄”成為村民行為準則,使“講公德、守法紀、睦鄰里”在高崗蔚然成風。(何雲超 高珍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