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扶貧政策好,我們不能等靠要”

——雨城區草壩鎮張山村貧困戶的脫貧故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0-19 16:16:45 編輯:羅鎮 點擊:

張山村(現雨城區草壩鎮合江村)是雨城區最東南面的一個山村,地勢海拔1000米左右,幅員面積近3.2平方公里,該村山高路險、資源短缺、交通不便,貧困發生率很高。2014年,張山村被評為雨城區38個貧困村之一,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農戶124戶,總人口425人,其中貧困戶23戶,貧困人口77人。自精準扶貧工作實施以來,當地鎮、村和幫扶部門始終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精準施策、統籌推進”的工作思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紮實推進産業扶貧、政策保障兜底,不斷激發貧困戶的脫貧鬥志,2017年張山村實現了村級摘帽,2018年23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獼猴桃豐收了,周顯國笑啦

周顯國:脫貧不能“等靠要”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張山村村民周顯國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入穩定了,産業有發展,住院、看病有醫保,房屋安全了……如今這一切,用周顯國的話來説,這是他曾經想都不敢想的。

10月13日,天空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周顯國在自家獼猴桃果園裏採摘獼猴桃。“今年,我3畝地共收成了2000多斤獼猴桃,上個月就賣完了,純收入近1萬多元,這些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小果,準備留著自己吃。我有今天的發展,要感謝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幫扶部門。”周顯國笑著感慨道。

周顯國家的新房子

周顯國是張山村2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共有2口人,母親因患重病行動不便,長期需要照顧,既要照顧母親還要維持生計,沉重的生活重擔全壓在周顯國一個人身上。

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讓有著勤勞吃苦性格的周顯國看到了希望,當地黨委政府不僅幫其母親購買了醫療保險,還為他提供了公益性崗位。此外,通過土地入股、技術入股的方式,他還加入了高山飛地手工茶葉合作社,與合作社簽訂了投資分紅協議,根據效益,合作社每年為他分紅。

周顯國家的舊房子

“黨的扶貧政策越好,我們越不能等、靠、要,還是要靠自己努力和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才是長久之計。”周顯國説。在管理好家裏茶園的同時他還主動學習獼猴桃種植技術,一年下來,6畝茶園,3畝獼猴桃,種植總收入達到了3萬餘元。2016年,周顯國摘掉了“貧困帽”,嘗到産業發展甜頭的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而是帶著其他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成為了獼猴桃種植帶頭人。只要有村民向他請教,他都毫不保留地向大家傳授種植技術和經驗,在他的帶動下,周圍不少貧困戶都有了明顯的增收。2018年周顯國被評為“雅安市脫貧先進個人”。

“公益性崗位工資、茶葉、獼猴桃收入再加上合作社的分紅,一年下來,還是有4、5萬。”周顯國給我們細細地算了他一年的收入。同時他還表示,今後還要繼續努力,爭取把日子過的更好。

徐炳林: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臨近中午,筆者來到張山村3組,村民徐炳林站在自家院子門口,穿著乾淨整潔,臉上挂著微笑。走進院子,迎面是正在即將翻新改造完工的房屋,妻子在廚房灶臺前忙著生火,一家溫馨而美好……

徐炳林在修剪茶樹

看到這樣的場景,很難想像徐炳林曾是村裏遠近聞名的“懶漢”,10多畝茶園懶得打理,雜草叢生,一年到頭,一家三口基本靠吃低保和慰問物資度日,全家年收入不到2000元。

“以前的徐炳林每天就是喝酒,放著重病的妻子不管不問,今天發的低保補助,明天就變成肉和酒。”説起過去的徐炳林,當地的村民和幹部都直搖頭。

徐炳林一家三口人,因妻子身患殘疾和白內障等疾病,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剛開始,我們來給他做思想工作,無論怎麼勸,他還是不為所動,後來通過多次談心,我們終於了解到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妻子重病無法勞作,昂貴的醫藥費讓他望而生畏,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張山村第一書記席雯益説道。

在了解到他家情況後,當地黨委、政府為徐炳林妻子購買了醫療保險,大大減輕了他家的經濟負擔。

“她看病、吃藥一年算下來要花費近萬元,政府給我們買了醫保以後,醫療費用基本上全部報銷,不用再愁吃藥、住院費用,2017年還給她免費做了白內障手術,讓她重見光明,可以從事一些簡單勞動,黨的政策太好了。”徐炳林説。

徐炳林的妻子在做飯

黨的好政策讓曾經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徐炳林看到新的希望,重新點燃了他脫貧致富的鬥志,2015年,他將自家荒蕪的10多畝茶園管理起來,只要村上開展茶葉種植技術培訓,他一堂課也不落下,不斷學習精進自己的種植技能,于2017年成功摘掉了窮帽。

“去年,我一個人管理茶園和養雞,一年下來我一個人收入就有近1萬元,兒子也在外面打工掙錢,收入還可以,現在的家庭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幾倍。”徐炳林感到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如今的徐炳林,不僅生活發生了改變,思想也發生了改變。他説,接下來,他準備將自家13畝茶園全部精心管理起來,改良改種,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家的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魏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