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興才能鄉村興,經濟強才能人氣旺。走進安靖鄉大通橋村,這裡青山環繞,綠竹成蔭,竹林裏一根根方竹筍破土而出,長勢良好,這給大通橋村民增收帶來了無限希望。
9月3號,大通橋村委會辦公室坐滿了群眾,他們是當地的竹林大戶、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得知村裏召開竹筍採摘動員大會,大家一大早就來到這裡,認真聽取村竹筍種植專業合作社對2020年竹筍採摘、加工的計劃和安排以及禁止亂採竹筍事項。
2019年,安靖鄉立足大通橋村(原民建村、原長勝村、原民治村3-7組合併)産業基礎,與滎經相嶺林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國有林場方竹撫育協議,成立了方竹筍種植業合作社,把當地的竹林大戶、家庭農場代表團結起來,試行“致富帶頭人+貧困戶”模式,充分發揮奔小康“領頭雁”功能,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小河子種養殖示範基地位於大通橋村國有林場中,方竹筍種植面積1500畝,年産值約75萬元,竹筍産量高、品質優。目前正值新鮮方竹筍上市時節,鬱鬱蔥蔥的竹林裏,大通橋村部分村民正忙著採竹筍,采收後拿到竹林外的空地上剝殼,將最鮮嫩的部分打包送到合作社收購點。
大通橋村四組村民王碧祥説:“早上七點就到這裡了,摘了一百多斤竹筍,賣了四百多元。”
大通橋村方竹筍産業的發展,為部分無法外出務工的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據了解,合作社每天固定用工三十余人,採筍高峰期用工可達四五十人。今年70歲的劉華清曾是當地貧困戶,2016年脫貧後,劉老伯由於歲數較大不適合出遠門打工,村上的公益性崗位成為了他的收入來源,現在他又多了一條增收渠道,就是在種養殖基地採方竹筍,採筍季節每天能賺三四百元,增加的收入讓劉老伯的生活變得更好。
大通橋村村民劉華清説:“村上也辦上了種養殖基地,我們可以上山摘竹筍,一天要摘一百多斤,掙三四百元,打一個多月就掙一萬多元,這要感謝黨和政府關心我們,現在路也通了,走路也方便了。”
方竹筍種植業合作社每年不定期聘請當地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參與到林場的管護中,每年的林場管護費用約有6萬餘元。同時,每年7月開始,當地方竹筍長成,村民們在合作社的組織下採筍,在近兩個月時間裏,村民們也可獲得一筆不錯的收入。
安靖鄉大通橋村第一書記鄧海林説:“我們大通橋村在現有方竹資源的基礎上,打造一個種養相結合的基地,這不僅便於貧困戶就近就業,而且保證了他們的收入。接下來,將加快推進竹筍粗加工廠項目建設力度,在這方面下功夫,提高竹筍産品的附加值,壯大村集體收益,同時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縣委政府關於生豬養殖的決策部署,實行‘致富帶頭人+貧困戶’捆綁式發展生豬養殖模式,幫助貧困戶(和村民)提高收入。”(滎經縣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