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5時,雨城區草壩鎮太坪村脫貧戶徐銀發,將三輪車停在一間小房子前,該房是太坪村生活用水蓄水池二次加壓所需的抽水機房。
從成為該抽水機房管理維護員的那天起,徐銀發每天都會風雨無阻前往查看。“設備運作正常,供水正常!”徐銀發説,經過幾年努力,太坪村用水難的日子在今年徹底成為歷史,就連作為脫貧增收的茶産業也因此受益。
破難題 解飲水交通之困
太坪村地處平壩丘陵地帶,這裡雖然也曾打井,並幾乎達到每戶一口,但每年1至3月,缺水仍會成為困擾村民的難題。
“開飯了,開飯了!”28日上午,村民袁榮剛像往常一樣走進豬圈給豬喂食,只見圈舍乾淨整潔,幾乎聞不到難聞味道。在以往,因缺水達不到環保要求,袁榮剛于2016年擴容的圈舍整整閒置了兩年,直到2018年太坪村安全飲用水項目建成後,圈舍才得以投用。“目前年出欄量已從30余頭增加到100余頭。”袁榮剛説。
同時改變的還有茶産業。
太坪村的産業以茶為主,現有茶葉面積約2平方千米,春茶每年可持續採摘兩個月。當地村民傅有華也依靠種茶為生,但因家中缺乏勞動力,每年都會請外鄉工人採茶。“採茶也是體力活,常需洗澡換衣。”傅有華説,過去總請不夠人採茶,只能眼睜睜看著不少春茶瘋長,從2019年春天起,水的問題解決了,採茶工人便不再那麼難請了,自家收入也增加不少。
讓太坪村茶葉增值另一個原因還得益於道路的變化。從實施脫貧攻堅政策至今,該村已新改建公路約17千米,生産便道約6千米。當日12時,太坪村5組村民王順全騎著三輪摩托車,裝上100余千克的秋茶,沿著平坦的通組公路出發,不到半小時就趕到當地茶葉交易市場,賣茶所得收入700余元。
但在通組公路打通前,村民賣茶卻是另一番模樣。當時,村民需要乘船通過寬30余米的高腔河,再騎上停在對岸的摩托車出發,時間需1小時,且每日一次的銷售量也不到50千克。
當地通組公路旁延伸的生産便道,也成為村民增收的保障。“過去僅是背茶到通組公路,就要走30多分鐘。”村民王行軍説,茶農生産積極性提高後,村裏改良的茶園面積也持續增加,所種均以附加值高的奶白茶、黃金茶等品種為主。
善思考 因地制宜謀發展
一步一個腳印。
“過去採用的是直抽方式,只要有人用水,抽水電機就會不停運轉。”太坪村黨支部書記謝開強説,太坪村安全飲用水提升工程通過取水設備將水抽送至相連新建的300立方米蓄水池內,再以重力自流方式,通過新更換鋼質供水管送到家家戶戶。“蓄水池水位降低至取水線時,取水設備會自動運轉,保證村民24小時有水用。”謝開強説。
不僅是太坪村1200多名村民有足夠用水。因村級行政區劃建制改革,曾經的蟠龍村在今年上半年合併至太坪村,考慮到該村同樣缺水,該項目方案在兩村合併前,就將蟠龍村一併涵蓋。“這項工程還順帶解決了相鄰的林口村部分村民的用水難題。”太坪村第一書記鄒磊估算,受益村民將達到2000余人。
用水問題徹底解決後,太坪村在立足實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也有了更多思考。此時,已在2017年至2019年試種的約0.4平方千米油茶(茶園套種),便成了村民增收的發力點。
當地村民雷月洪是最早嘗試油茶套種的村民之一,得益於當地推行的田間種植管護培訓,他的油茶已在今年實現初挂果。“油茶長勢不錯,再等2個月,我準備將剩餘茶園全部進行油茶套種。”雷月洪説。
村民所想,也是太坪村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所思。謝開強説,就在近期,該村還將組織村民前往相鄰縣區考察,為鄉村振興和油茶産業發展“取經”。
“每年冬春季節綿延的油茶花,肯定會讓茶園更漂亮。”鄒磊説,太坪村將結合雨城區觀光茶園打造計劃,以規模小、品質高的精品民宿為發力點,繼續為村民開闢一條致富新路。(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