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於雨城區上裏鎮楊家圷的益諾仕奇異莓種植基地裏,工人們正在進行奇異莓的挑選、分裝……每道工序都井井有條,到處是忙碌的身影,呈現出一幅豐收的美景圖。
精挑細選 定位精準
奇異莓,又名野棗子、狗棗子、迷你奇異果、軟棗獼猴桃等,原産地主要分佈在我國遼寧、吉林、黑龍江等東北山地、丘陵地區,歐洲人把它的幼苗帶到歐洲,通過人工種植,實現了量産,現已成為國外水果市場上的新貴。奇異莓的成熟期在每年8月初,大約將持續半個月。益諾仕奇異莓種植基地現在一共種植奇異莓350畝,今年是挂果銷售的第二年。在銷售前,果子需要進行清洗、挑選、分類、裝盒、稱重、裝箱等一系列工序,全部需要人工來完成。
我們在現場看到,工人們先按照中果(5-7g)、大果(8-10g)和特大果(10g以上)進行稱重、分類,然後以125g/份裝入塑膠水果包裝盒,再裝箱冷藏,隨後將發往各地進行銷售。
據負責銷售的基地合夥人俞嘉介紹,基地奇異莓目前的銷售地區主要在華北、華南等東部地區,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二線城市,主要通過ole精品超市或盒馬等線上新零售平臺,針對中、高收入人群進行銷售。奇異莓每斤零售價格可達100余元,2019年銷售總額約200余萬。
八年探索 終見成效
“奇異莓能有今天的收成,確實來之不易,它是他和團隊經過八年的艱難探索而取得的成果。”基地負責人范晉銘説。
范晉銘曾留學歐洲四年,本科時期學習國際農業經濟與貿易,後來又修讀了工商管理——創業學碩士。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了奇異莓,並萌發了種植的念頭。於是,2012年5月,便與有相同想法的友人一起回國創業。
奇異莓是由野生品種馴化而來,對環境很挑剔,土壤、空氣、溫度和降水量都要達標才能夠好好生長。正好在他們的創業團隊中有來自雅安的,雅安是熊貓發現地,自然環境優越,而且,雅安很早就種植獼猴桃,有産業基礎。經過實地查看,以及對土壤、水質等化驗檢測,最後他們把基地定在了雨城區上裏鎮(原中裏鎮)。
找到基地後,2013年開始正式種植從歐洲引進來的奇異莓樹苗。但是,起步就遇到了難關。這一年,基地遭受了兩次天災,4月份蘆山的7級大地震,房子還沒建好,范晉銘又眼睜睜看著洪水倒灌田地,整個基地都被泡在了水裏……
原以為樹苗都毀了,所幸經過搶救,它們又奇跡般地長出了新苗。這只是開始,奇異莓量産種植在國內並沒有很成熟的研究體系,育苗、授粉、蟲病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和克服,范晉銘和合夥人四處奔走,邀請德國的專家團隊以及國內各農林高校專家前來研究查看,在經過4年的摸索後,奇異莓終於在2016年開始挂果。但是,當年的果子無論形態還是味道,都非常不好。
“當時果子品質不好,但我們都還抱著幻想,想著明年應該就好了。”范晉銘説到。2017年,事情卻沒有轉機,果子依然達不到銷售標準,這讓所有人感到“困惑”。
“我們在懷疑,在猶豫,但又不甘心,五年的時間,我們花費了太多精力和心血,既然國外能培育量産,我們為什麼不能?”抱著這樣的念頭,范晉銘堅持投入,國內國外四處學習調研,不斷進行技術優化,終於在2019年開始大規模投産,並逐漸實現盈利。
“奇異莓畝産約1500-2000斤,今年預計産量約50噸,商品果可達30噸,之後的産量或可成倍增加。”范晉銘説。
小小果子 助農增收
隨著不懈地探索,奇異莓種植已走上正軌,無論是種植還是銷售,基地發展越來越好,隨之而來的是周圍百姓也一同受益。
當地百姓將土地流轉給基地承包獲得租金的同時,每年通過在基地打工,比如修枝、施肥、採果、選果等也能增加收入。據了解,基地豐收時期用工量在60-70人/天,高峰期可達120人/天,去年基地臨時工工資支出約20余萬;同時,基地還請了12個固定工人和3個管理人員,均為當地百姓。
52歲的村民楊益英一邊選果一邊説:“我們這個年紀,也不適合出去打工了嘛,還要照顧家裏面,選果子也不是很累人,還能就近掙點零用錢,多好的!”
據了解,隨著基地奇異莓種植成效的顯現,截至目前,已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奇異莓共計約700畝。范晉銘表示,基地將為農戶提供全過程技術指導,將來投産後,只要品質達標,將統一進行收購,這樣就能幫助果農解決種植的後顧之憂。
説到基地以後的發展,范晉銘表示,做農業需要長時間的探索和積累,接下來除了不斷完善和拓展供應鏈,仍然會繼續優化技術,修好“內功”,做好品質,在基地發展越來越好的同時,也爭取為國內奇異莓種植研究提供更多實踐支撐。(江文 付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