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問脫貧何所依? 頂峰“梨園”景正好

——記雨城區黨員致富帶頭人裴成霞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6-29 16:10:53 編輯:羅鎮 點擊:

裴成霞在梨園

“霞子,快來幫我看一哈,這個果子要咋個疏好些,都這麼大了,摘來甩好可惜喲。”梨園裏,村民李大媽正向裴成霞請教果樹管理技術。裴成霞是“桂花節”選出的最美“桂花仙子”,也是頂峰村茶葉推介“茶仙姑”,更是帶領群眾致富奔康的帶頭人和深得村民擁護愛戴的“霞子”。

難忘鄉愁,返鄉創業謀發展

一説起裴成霞,頂峰村村民讚不絕口,她漂亮大方、熱情開朗、樂觀自信,常給村上孤寡老人送藥、送衣食,幫助村上殘疾人整理前庭後院、打掃衛生……她的臉上隨時都洋溢著溫暖的微笑。

裴成霞慰問貧困戶

從2004年起,裴成霞輾轉成都、江蘇等地加工羽絨服賺取收入,在外漂泊的歲月裏,每次過年過節回家,沒待上幾天又匆匆離去,裴成霞厭倦了漂泊的生活,也出於對家鄉的無盡思念,她下定決心回家鄉發展。

剛回村時,20多歲的裴成霞幹勁十足,跟著父親管護茶園、種植“六月雪梨”,由於對農業種植技術一竅不通,走了不少彎路。出於年輕人的不服輸,她常常跟在老父親後面學種植,向村裏的土專家學技術,在父女倆的共同努力下,雪梨陸續挂果,經濟收益可觀。雪梨的種植成功大大增強了她的信心,3年時間,她家的“六月雪梨”從5、6畝發展到100余畝。2015年,裴成霞開辦了一家鄉村便民超市,日子越過越紅火。

飲水思源,帶動群眾壯産業

雨城區頂峰村2014年被識別為貧困村,裴成霞想到頂峰村村民還在貧困線下苦苦掙扎,她給自己設定一個承諾,幫助頂峰村的“家人”們脫貧致富。她曾説:“頂峰村是我家,村民都是我的叔伯阿姨、兄弟姐妹,我們都是一家人,既然我回到村裏了,我不能只顧自己掙錢,我要帶領大家一起致富,都過上好日子”。不顧家人勸阻,裴成霞果斷放棄便民超市的經營,一門心思投入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上來。她逐戶走訪,真正了解父老鄉親的急難愁盼,跟著駐村工作隊開展工作,成為頂峰村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在裴成霞的努力下,頂峰村幾乎所有貧困戶都種植了雪梨,但由於缺乏種植管理技術,雪梨産量低,果型不好。敢想敢幹的裴成霞通過查閱書籍、資料自學,外出參觀學習、找川農教授和農業局專家學習,收集整理各類雪梨種植管理技術資料,在自家的梨園試驗成功後,再推廣給其他村民。她時常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戶交流,為村民講授套袋、疏果、修枝等技術。經過不斷探索發展,頂峰村種植的雪梨大小適中,表面光潔,入口化渣、香甜可口,深得消費者喜愛。

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六月雪梨”産業,擴大種植規模,裴成霞與駐村工作隊一起,修建了“六月雪梨”苗圃基地,育苗2萬餘株,並無償為貧困戶提供幼苗栽種,帶動貧困群眾一同致富。同時為最大限度提高收益,她與村“兩委”一起爭取各方支援,建成了集體凍庫,幫助“雪梨”保鮮,錯峰銷售,實現利益最大化。頂峰村現已形成1000畝的雪梨産業園。

拓寬銷路,助民增收共致富

“往年的雪梨賣不起這個價哦,我們不會網上賣,果子下了都是拉到菜市場和城裏頭路邊上2、3塊錢一斤就賣了。多虧了霞子,她給我們全部收購了,最低5塊錢一斤收的,我去年賣了5000斤,今年估計産量更高,能有7000斤左右。”村民李文香説到雪梨銷售對裴成霞一臉感激和讚揚。

2015年,裴成霞和村上幾戶“雪梨”種植大戶組建了頂峰村六月雪梨種植專業合作社,她跑商標註冊,設計包裝盒,開展宣傳,成功打通了“雪梨”銷路。每年7月中旬,農戶開始下果,裴成霞就守在合作社收購“雪梨”,村民不用出村就能把雪梨賣個好價錢。她把收購來的“雪梨”按大、中、小分等級包裝,到超市、單位跑訂單,利用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原來村民“銷售難”的“雪梨”變成了消費者競相搶購的“金果果”。2015年至2019年五年間,裴成霞共收購貧困戶和其他種植戶雪梨20萬斤,為群眾增收致富創收60余萬元。

在裴成霞的帶領下,2016年頂峰村實現了戶脫貧、村“摘帽”,2019年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5300元。現在,頂峰村發展了千畝“六月雪梨”、千畝茶葉和千畝藤椒的三“千”産業,形成了每人平均2畝茶葉、1畝藤椒、1畝雪梨的“211”農業産業發展模式。裴成霞也在黨組織的培養下,從村後備幹部競選為村婦女主任,現在任頂峰村黨總支副書記。因裴成霞發展産業有思路、有想法,還被推選為頂峰村村級集體經濟聯合社負責人。

裴成霞推介家鄉茶葉

6月的頂峰村梨香陣陣,雪梨産業的發展,飽含著裴成霞的努力,浸潤著頂峰村群眾的汗水。在脫貧奔康的路上,裴成霞奮力前行、不離不棄,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實現了致富帶富。(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