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康正在準備養豬的飼料
身高1.6米,身板瘦弱,右腳因小兒麻痹症殘疾,曾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實現年出欄生豬400余頭,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50000元。這兩組不同的資訊屬於同一個人,天全縣始陽鎮瓦坪村(原大坪村)村民王澤康,一個在當地響噹噹的養豬大戶。
王澤康選擇養豬脫貧致富,已走過9個年頭。
從最初生豬養殖的門外漢,到今日經驗豐富的“土專家”;從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到2015年在村裏率先摘掉窮帽,從此走上增收致富路。他用頑強的意志,兌現了自己曾經的誓言:“殘疾不是貧窮的藉口!”
勤勞 脫貧奔康的唯一選項
6月22日,天全縣始陽鎮瓦坪村,細雨綿綿,天氣微涼。
早上6點,瓦坪村5組,一處佔地500平方米的養豬場,如往常般亮起燈光。燒上一壺水、泡上一杯茶,作為主人的王澤康,開始了他一天養豬的生活。
足有50公斤重,混合了玉米、麥麩、豆粕的飼料,很快被王澤康放到平板三輪上。聽聞熟悉的聲響,圈舍內躺臥的豬兒紛紛擁到食槽前,看著豬群爭相搶食的場景,王澤康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
因生豬市場緣故,王澤康從今年初起,將增收思路從商品豬為主,調整為仔豬為主。今年1月至今,26頭能繁母豬先後産下12窩仔豬;以平均每窩12頭、每頭售價1500元計算,他僅此一項就已實現毛收入216000元。
供不應求的背後,離不開王澤康多年來的辛苦付出。
還記得2011年剛起步時的窘境,因疾病預防控制不到位,王澤康的首批商品豬損失慘重。那時,他明白一個道理:“養豬和養好豬,農家散養和規模化養殖,有很大差別,不能有絲毫大意。”
此後是歷經數年的專研摸索。或參加鄉里、村裏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或一次次向村裏養殖大戶討教、切磋。勤學苦練中,王澤康的養豬事業漸漸走上正軌。其間,他不僅逐步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養殖管理技術,更在2015年實現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4000余元基礎上,率先摘掉窮帽。
勤勞人自有人相幫。在王澤康奮鬥的這些年間,來自各級黨委政府和幫扶部門的關心支援,也被他一一記在心中。
“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今天的我,這份恩情我不會忘!”王澤康説。
暖心 他用實際行動表感恩
靠著養豬,王澤康和家人的生活,已有了更多幸福的味道。其間,他借力瓦坪村特色産業發展,種下了3畝脆紅李。就在前幾日,他剛採了幾個嘗嘗。“味道甜、巴適,等全部投産後,又能增收不少!”
日子漸漸好起來的王澤康,沒忘記用實際行動感恩。
王澤述,瓦坪村村民,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依靠外出務工和低保兜底脫貧。今年,他的母親病重臥床,須有人照料,他未能如往年般外出務工,存在返貧風險。
為幫助王澤述,瓦坪村駐村工作隊在今年3月,向其無償提供了1頭仔豬。此後至5月,早將王澤述困難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王澤康,以個人名義無償贈予王澤述1頭價值2200元的仔豬。
“就在本月17日,王澤康還幫了我一個大忙。”王澤述説,那一天,他養的仔豬出現飲食欠佳、不停喘氣、精神萎靡等症狀,手足無措下,他第一時間找到了王澤康,及時解決了該問題。
有著相似感受的,還有村民王澤軍。去年12月底,其所養的10余頭仔豬,相繼出現拉肚子症狀,且用藥後病情未能得到緩解。還是王澤康,通過查看患病仔豬排泄物,很快就根據經驗判定為傳染性痢疾,並及時用藥。“多虧了他,要不這些仔豬大概率都會折損。”王澤軍説。
不只是幫助村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王澤康被冒著生命危險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感動了。
為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在今年2月,主動聯繫該縣紅十字會,向天全縣人民醫院捐贈了一頭價值5500元的生豬(按凈肉計算)。如他捐贈時所説:“我是天全人,天全是我家,共同守護她,我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