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區青江街道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堅持以黨組織結對共建為平臺,搭建好扶貧農副産品産銷鏈,把張碗村村民的“菜籃子”納入為居民辦實事工程,保障“菜籃子”“果盤子”,穩定增收基礎,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以惠民消費促扶貧,以脫貧促發展,以發展推動基層治理。這樣,逐步實現脫貧戶“産業成規模、産品成堆賣、貨款成堆拿”,更好地激活張碗村建卡立檔貧困戶發展致富的內生動力。
清晨,青椒、小白菜、萵筍、豇豆、四季豆、土雞蛋、土雞等菜品整齊的擺放在第一江岸小區大門外,“嬢嬢,要不要點白菜嘛?都是張碗村村民自己種的,新鮮生態哦!”穿著紅馬甲的志願者們正在熱情地招呼著前來選購的居民。市民廖德容就居住在附近,一聽説有生態蔬菜展銷,便一次性購買了三大袋:“挺新鮮的,想著這是脫貧村村民自家種的,反正自家也要吃,就多買一點,還能送親戚朋友嘗嘗,而且就在家門口就能買,很方便。”
在“扶貧農産品進社區”展銷活動現場,前來選購的居民絡繹不絕。看到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前來購買,社區的黨員志願者就直接將物品送到老人家門口。居民們紛紛表示此類活動開展得好,希望便民又實惠的活動常舉辦,願意當“回頭客”。
張碗村約有300畝蔬菜地,為了讓小區居民買到新鮮的蔬菜,蔬菜大多是村民當天一大早去地裏採摘的,大約6點-7點由村上幹部統一將菜收齊打包,並運送到小區門口。張碗村一組組長吳明軍每天都會跟著運輸、售賣,面對每日的早起和奔波,他説:“辛苦無所謂,最重要是能為村民們做點事,幫忙節約大家的時間。”
“村民們都十分高興,也信任我們,一般讓他們提前登記,每天記賬,貨款日結周付,一次性多拿點大家也開心。”張碗村黨支部書記楊海笑著説道,“今年一直會有這個展銷活動,蔬菜種類根據季節有所不同。下一步我們還將把展銷地點固定下來,計劃的點位有:漢碑社區、石馬社區、桐梓林社區、土橋社區(正黃店)、土橋社區小店(藝馨園店)、青江路社區,以後可能還會擴展更多點。此外,我們還將向‘訂單’模式發展,直接電話、微信等方式下單,我們送貨到府。”
今年3月27日,雨城區青江街道各社區與所轄貧困村張碗村簽訂了黨組織結對共建協議,為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搭建了良好平臺。自5月青江街道“扶貧農産品進社區”展銷活動啟動以來,截至目前,該活動已持續近一個月,蔬菜銷售量每天在1000-3000斤左右,加上土雞和土雞蛋等,平均每天收入約2000元,累計幫助張碗村實現經濟增收5萬餘元,此次展銷活動,便是村社共建、助力脫貧的具體體現,有效增強了村民勤勞致富的信心和全力奔康的決心。(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