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雨城區青江街道土橋社區黨委書記盧德芬忙完一天工作後,拿起手機沿著市區和平西路走走停停,因為她還有一個職務——“社區總街長”。自行車車頭向外擺放,整齊劃一;商家門前“五包”,環境乾淨整潔。“不説虛的,‘街長制’試行後,街容街貌整體得到了提升,走一走看一看就能實打實地感受到。”盧德芬説,來社區辦事的群眾也常常對城市環境的改變大加稱讚。
今年以來,雨城區以青江街道為試點,探索實施“街長制”,構建三級街長和八大職能部門相配合的“3+8”模式,形成“群眾參與、三級協調、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新格局。
城市管理更精細
隨著社會進步和城市發展,對城市管理的標準和要求越來越高。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讓治理“針腳”更細密,讓治理的“走線”更美觀,讓街道管理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帶著這一目標,雨城區選取青江街道正黃美食風情街、和平南路、和平西路等9條重點難點道路,試行“街長制”。每條道路確定群眾、社區、街道三級街長共27人,按照日巡、周查、月評、季通報的工作方式,進行資訊收集和問題調節處理,並建立三級街長逐級報告、上下聯動的縱向問題調處機制。
同時,以“街長制”管理為切入點,確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安局等8家職能部門,依託數字化城市管理的網格數據,建立綜合指揮系統,實現資源、資訊、數據深度融合,建立“街長吹哨、部門報到”快速響應機制。
此外,針對重大問題,還建立聯席會議協商解決機制,由街道總街長牽頭組織八大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協商處置。
正黃美食風情街社區街長盧朝雲就講述了這樣一個例子。
“街長就像是一枚紐扣,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不僅要負責街道的環境衛生、安全消防和店面的經營規範,老百姓反映的問題也要及時解決。”盧朝雲説,就在前兩天,其負責的街道有居民反映,小區門口有車輛亂停、違停現象,讓出行不便。盧朝雲立刻聯繫相關部門進行整治,還規劃出了合適的停車位。現在,街道規範整齊,居民見到他也總是笑呵呵地打招呼。
實踐證明,“街長制”的試行,城市管理實現了從“突擊戰”向“陣地戰”的轉變,也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落實長效管理機制的重要抓手。
“繡”出市容高顏值
街道是城市的音符,是城市的細胞。街道管理如何,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水準與智慧。
這幾天,正黃風情美食街變得更加規範整潔。商家門前劃出了外擺區域,每個外擺區域之間用花架隔斷,部分商家已經在花架上種上了綠植和鮮花,既整潔又美觀,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拍照。
剛下“疫”線的志願者王治芬,現在又上街,成了雨城區9名群眾街長中的一員。
“每天要巡街3個小時,大概要走2萬步。”王治芬説,以前微信步數頂多七八千步,當上街長後,步數增加了兩三倍,但是看著自己負責的街道一天天變得規範整潔,“再累也值得,這是一種榮譽感。”
看到外墻不規範,她直接進店就開始勸;需要其他部門協調解決的,她拿出手機拍一張照片,標注好位置,方便相關部門協調解決。
“你看,上面有我的名字。”在雨城區青江街道街長制管理公示牌上,王治芬的名字排在顯眼的位置,她説,每次一看到這個牌子,自己就信心百倍。
在盧德芬和王治芬巡街時,發現美食街上一烤肉店正在清理店門外的枯萎植物,烤肉店老闆袁波看到來人後,親切地喊道:“盧孃、王孃快來坐,我有事情要和你們反映。”
“我準備把這塊有點破舊的篷布取了,再把所有外擺烤爐上都加裝一套油煙凈化設備,明天就開始種鮮花,你們建議一下種什麼顏色的花好看……”袁波將想法和困難一股腦地向二人説出來。
“那天因為地上有油污,我們守著你整改,你不生氣嗎?”盧德芬問。
“不生氣,你們發現了問題,我及時整改,環境變好了,客人就餐體驗更好,生意也更好了。”袁波説,他和附近幾位商家經常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説,“街長制”試行後,雖然“管得寬”,但不可否認,環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美食街的人流量也越來越大。(胡月 雨城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