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江縣黃鹿鎮五豐村2組,順著新修的水泥路蜿蜒而上,蔥蘢的綠色讓陸家灣大梁子呈現出蓬勃的生機,挂在大梁子山頭的“五豐扶貧産業園”和“中江五豐永利家庭農場”牌匾讓人充滿希望。環顧四週,一千余畝青花椒長勢喜人,預示著收穫時節的到來。
昔日荒山 如今成了致富山
一大早,黃鹿鎮五豐村陸家灣大梁子的中江五豐永利家庭農場內的花椒烘烤房裏,烘乾機響了起來,一粒粒飽滿的青花椒紛紛吐出油亮的花椒籽,散發出陣陣香氣。黃鹿鎮長安村的退伍軍人張青康端起一筐筐新鮮採摘的青花椒,倒進了烘烤桶中,又將烘烤好的青花椒倒進篩子篩去花椒籽。
張青康説,從6月底開始,他基本上每天都要去永利家庭農場,組織村民採摘成熟的花椒,然後再烘烤,“今年花椒總體收成還行,大家也跟著掙錢了!”
張青康的父親前幾年遭遇車禍,喪失了勞動能力,需要人看護。就這樣,張青康退伍後便留在家中照顧生活不便的父親。兩年前,永利家庭農場成立,離張青康的家不過幾裏路,他便找到農場主趙勇,表示希望找個事情做。於是,趙勇安排張青康在農場內做管理工作,“平時組織前來務工的村民們到地裏做農活,收穫季節我需要負責一些機械操作,比如烘烤、篩籽、抽真空裝袋等等。去年收入超過2萬元,足夠我照顧好父親和一家人的生活了。”
跟隨張青康走出花椒烘烤房,整片的青花椒樹鬱鬱蔥蔥,綿延在四週的山丘之間,一粒粒青色花椒早已綴滿枝頭,一陣微風拂過,椒香便撲面而來。
只見十多位村民正戴著遮陽帽,背著背簍,一邊在地裏聊天嬉笑,一邊靈活地揮動著手中的剪刀採摘成熟的青花椒。椒葉青青,烈日當頭,隨著“咔嚓咔嚓”的清脆聲響,一簇簇帶著青花椒的枝丫應聲落地,村民們背上的背簍很快堆滿,再把裝滿的背簍拿到張青康的拖拉機上,運回烘烤房內。
五豐村7組的63歲貧困戶陸天壽勁頭十足,他熟練地剝開一簇簇花椒枝,隨著雙手起落,花椒也跟著掉進框裏,“我從6月底就來基地採摘花椒,每天工作大約8小時,工錢80元一天,這工作幹得有勁!”
“原來我們村沒有任何産業,大家都靠做點傳統的農活維持生活。”陸天壽指著眼前整片山坡的青花椒林説,就在兩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滿山的雜草,連一條能通行的路也沒有。
這一切都隨著2018年永利家庭農場和五豐扶貧産業園的成立而改變了,“産業園成立之後,我便和附近的村民一道開始在這裡做零工。除草、平地、施肥、修枝、採摘,一年四季都有活路做,做一天就是80元。”陸天壽算了一筆賬,2019年做工的工錢超過6000元,再加上自己流轉的幾畝土地租金,産業園為他一家增收近萬元。“現在不光收入增加,去年還搭上政府的好政策,換了新房子,用上了自來水、新彩電,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不忘初心 返鄉創業能手展拳腳
五豐村的這一系列轉變要歸功於一位返鄉創業的能手——五豐村2組村民趙勇。
自趙勇初中畢業後,他便輾轉于青海等地務工。趙勇學過廚師、修過公路、開過火鍋店……儘管如此,返鄉創業帶動鄉親致富的初心不曾忘卻。
“我始終記得自己是從五豐走出來的。哪怕在外小有成就,我始終不會忘記自己的根在哪。”懷揣著這樣的信念,2017年8月,趙勇回到家鄉。在取得了五豐村村委會和青市鄉黨委政府(現已撤銷並劃入黃鹿鎮)的支援後,他先後創辦起了中江五豐永利家庭農場和五豐扶貧産業園。家庭農場就設在自己的家中,以農産品加工為主,産業園建在五豐村2組陸家灣的大梁子上,2017年流轉土地660畝,2018年繼續流轉了400余畝,目前,規模達1060余畝,種植了青花椒900畝、春見106畝。
“以前這裡是大片的荒山,連條通行的石子路都沒有,更別説通機動車了。”在爭取到“一事一議”項目後,趙勇自籌了部分資金,將上山的産業路建好了,這為産業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想起創建家庭農場之初,趙勇直言自己克服了種種困難。“産業園和農場需要大片土地,於是,我和村支部書記挨家挨戶給鄉親們做工作。有時候在鄉親家一待就是一天,就是為了能説服他們將自家的荒地流轉出來。”據趙勇回憶,他花了一週的時間,走遍了五豐村100余戶村民家,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政策推動 家庭農場成農業發展新生力量
對於永利家庭農場,趙勇堅持以綠色青花椒種植為核心項目,以春見等水果種植為輔助項目。自2018年3月開始陸續種下了10萬餘株青花椒。2019年,青花椒首次綻放出了蓬勃的綠色生機。那成片的翠綠,裝點起了往日荒蕪的山頭,帶給了趙勇和鄉親們無限的期望。預計今年,趙勇的産業園青花椒總産量將達到10萬斤,總産值約60萬元。
這份期望,正是來自趙勇的下一個目標——將青山變金山。為此,他不斷強化青花椒種植技術管理,對青花椒生長期的各個環節都力求高標準完成。“我堅持每年都到重慶江津等地學習青花椒的最新種植、管理技術,只有不斷吸收新的理念和技術,不斷改進自身存在的薄弱和不足,這個農場才能一直髮展下去。”
近年來,得益於中江縣委、縣政府堅持不斷加大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農業特色種植養殖業,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搞好農旅融合,推動一三産業互動的政策,趙勇“將青山變成金山”的理想更加堅定了。“接下來,産業園和農場將朝著現在倡導的鄉村旅遊、農旅融合方面做進一步嘗試,將我們的青花椒和水果産業、第三産業深度融合,探索更廣的致富路。”
中江縣農業農村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江縣家庭農場發展呈現速度快、勢頭猛、潛力大的態勢,家庭農場已經成為中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發展最快的新生力量。截至2020年5月底,中江縣家庭農場經農業部門認定261家,包括糧油類47家、經濟作物63家、種養結合45家、蠶桑28家、水産26家、畜牧52家。家庭農場的産業呈現多元化,且結構隨市場的需求在不斷調整優化,帶動超6000戶、近2萬名貧困戶實現年每人平均增收2000元。(徐皓 梁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