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政策兜底産業帶動 點燃脫貧致富新希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7-31 11:12:00編輯:唐磊
會龍鎮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南部,距離縣城約60公里,該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26戶2073人。今年以來,該鎮以大排查、市縣掛牌督戰、問題自查、月考等反饋的2956個問題為導向開展“清零”工作,到6月底全面完成整改,7月3日順利通過省級普查。
現場辦公 立即啟動低保申請
會龍鎮崗石村緊鄰350國道,交通便利。該村14組貧困戶代禮育易地搬遷扶貧的新家離350國道直線距離約200米。
今年80歲的代禮育與大兒子一起居住,由於代禮育體弱多病,再加上大兒子身患重疾,代禮育一家2015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于2016年脫貧。眼看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然而,一個意外讓老人近日一籌莫展。
“代大爺,我又來看你了哦,最近身體怎麼樣?”近日,會龍鎮黨委書記馮旭梅到代禮育家走訪。“馮書記來啦?快坐快坐,你那麼忙,不用來看我,有啥事情我到鎮裏來找你。”代禮育説。“代大爺,是不是最近手頭有點緊啊?給你説,我今天就是為這個事兒來的。”馮旭梅説。
原來,會龍鎮在前階段開展脫貧攻堅問題“清零”整改中,了解到代禮育的二兒子突發腦溢血,失去了贍養老人的能力。大兒子患肝硬化後,身體不好,打零工僅能保證自己生活。代禮育的慢性氣管炎需要長期服藥,因為不是住院,無法通過新農保報賬,每個月一兩百元的藥費讓他捉襟見肘。
得知其實際困難,鎮上考慮將代禮育納入新增低保戶,當天的走訪既是進一步了解情況,也是現場辦公。馮旭梅與鎮上相關幹部以及崗石村黨支部書記譚開祝在代禮育家開了一個碰頭會,議題只有一個——代禮育是否符合新增低保戶條件。經過實地走訪、研判會商,大家認為,代禮育的情況符合低保戶的申請條件。崗石村將立即啟動代禮育的低保戶申請。
産業扶貧 壯大集體經濟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大暑第二天,盛夏的燥熱讓人一動就直冒汗,可在會龍鎮青杠村的標準化恒溫蠶棚內卻是絲絲清涼。
從會龍鎮人民政府出發,沿著一段長約10公里的硬化道路蜿蜒盤旋而上,滿山綠油油的桑葉映入眼簾。驅車在山路上行駛約20分鐘就可以到達四川鍵博蠶業基地,蠶棚裏瀰漫著桑葉的清香。一個個蠶寶寶在白色塑膠蠶臺裏歡快地享用被工人切成細絲的桑葉。在基地的另一個蠶棚邊,六、七個村民正在用消毒池清洗蠶臺布。
65歲的倪秀蓮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蠶業基地務工人員。去年以前,倪秀蓮住在老舊土坯房裏,老兩口靠種地為生。如今,他們享受易地搬遷扶貧政策住進新房。不但把2畝多的土地流轉給了基地,倪秀蓮還在基地務工,收入比以前更高。“沒想到我老了還能當工人!現在一年的務工費加上兩個人的土地流轉費,有1萬多元。”倪秀蓮覺得生活比以前好很多,幹起活兒來很有勁。
這個蠶業基地是青杠村本地人趙俊、趙文、趙煜三兄弟創建的。2018年,三兄弟在會龍鎮招引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的政策感召下,返鄉成立了四川鍵博蠶業有限公司。他們計劃用五年時間打造一個蠶桑“王國”,開展養蠶、鮮繭收購、繅絲等業務,助力家鄉脫貧,帶領鄉鄰共同致富。
基地一期流轉土地3000畝,涉及會龍鎮青杠村、關寨村以及太安鎮福寨村,其中在會龍鎮就流轉土地2700多畝。2018年10月一期開建,2019年栽種桑樹、施肥除草、採摘桑葉等用工數百名,每人平均務工收入每月1800元左右。目前,基地內已經有7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佔務工總人數的三成。
“會龍鎮人民政府的分管領導基本上每週跑兩次基地。”提到當地政府“保姆式”服務時,四川鍵博蠶業董事長趙煜特別感動。“他們為我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給了我們發展的底氣和信心。”
“有了這個蠶桑扶貧産業,在基地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有了大幅增長。”會龍鎮副鎮長張曉陽介紹,從去年運作情況看,基地為貧困戶增收明顯,不僅本地村民受惠,還帶動幫扶了其他鎮村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談起助力脫貧攻堅,趙煜算了一筆細賬,由於蠶桑産業旺季只有半年,平均一個貧困戶在基地工作半年加上土地流轉費用有1200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今後按規劃進行返租運營,村民的收入應該會翻番。”
趙煜説,基地的返租運營將幫助村民在家裏建標準化蠶棚,再把桑樹園免費租給當地村民,由公司回收鮮繭。“如果勤快一些,一個貧困戶一年收入三、四萬元沒有問題。”
趙煜介紹,今年基地試産能夠實現産值200余萬元。到明年步入正軌,産值將突破1200萬元。未來幾年將擴大土地流轉面積,覆蓋更多鄉村,用工需求預計破萬。規劃建桑園基地3萬畝,年養蠶12萬張以上,鮮繭和桑園綜合收入年産值達3億元以上,年創稅收0.3億元以上,助力村民脫貧致富,助力當地經濟發展。(葉斌 顧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