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改造前汽車亂停亂放,公共區域環境差,垃圾亂扔,治安秩序也不好。改造後,新建的地面平坦好走,停車位規劃更加合理,還安裝了車輛出入智慧設備和人臉識別系統,確保小區安全。小區裏二樓平臺也打造出來,空閒時間居民坐在這裡喝茶聊天很安逸哦!”5月26日,廣漢市區化纖大院的居民們開心地説。
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和群眾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市民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新的要求,希望政府能對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等進行改造升級。廣漢市雒城街道轄區內有各類居住小區(院落)共672個。其中,老舊小區多達457個,均于2000年前建成。因修建年限較久,存在基礎設施不齊、違建嚴重、車位不足、管理混亂等問題。從2016年開始,雒城街道開始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
為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在廣漢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改局的牽頭下,雒城街道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擬在未來5年內投入10億,對457個老舊小區和城市風貌基礎配套設施進行提升改造,促進市民由“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雒城街道辦主任李鑫介紹,被列入改造的對象都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老舊小區,這些小區年久失修,地下管網老化,且幾乎沒有配套的基礎設施,改造迫在眉睫。列入改造名單的老舊小區在10年內不會有棚改拆遷計劃,且小區申請改造需要成立業委會,並有95%以上的業主同意申請,每戶繳納不低於200元的改造資金,才能開展改造項目。改造意願強烈、自籌資金到位迅速、自願拆掉違章搭建、配合改造施工的小區會優先列入改造名單。
“老舊小區改造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見,所以改造方案從初提到商議再到最終敲定,要在街道辦、社區和居民之間反覆三個來回,我們稱之為‘三上三下’ 制度。”李鑫説,“一上下”即由街道、社區、業委會通過實地踏勘,初擬改造內容,交由業主大會通過決議;“二上下”即業主代表對設計方案可行性、合理性進行討論分析,並提出修改意見;“三上下”即指由業主大會通過設計方案。通過這種“三上三下”的方式,廣泛徵集民意,確保改造方案的知曉率在95%以上,改造成果的滿意率在90%以上。
順德路的教師新村北苑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有居民樓6棟,住戶182戶,人口500余人。該小區因年久失修,出現路面破損、地下管網坍塌堵塞等現象,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小區升級改造後實現了“華麗大變身”,站在小區門口,一眼就能看見小區大門上那塊寫著“教師新村北苑”的古香古色牌匾,原先破舊的大門換上了新鐵門,門口還安裝了車輛出入智慧設備,小區各個角落分別安裝了12組紅外監控設備,院內有整齊的停車位、健身器材,還新建了一處供居民休息的涼亭,天氣涼爽時,很多人帶著孩子在涼亭內聊天、 玩樂。
“從政府‘勸’著改到居民‘求’著改,現在有好多老舊小區業主主動找到我們街道辦,追問什麼時候能給他們小區升級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辦工作人員會了解每個小區的真實情況和居民改造意願後,告知他們申請改造的有關條件。同時,協助小區業委會探索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德治、自治、法治相結合的“一核三治”機制;建議具備市場化運作的小區聘請物業公司管理,實現物業、黨建聯建;探索建立小區“四自”新規約,即以小區(院落)業委會為主體,推進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增強居民對小區管理的參與感,實現小區管理從無到有,居民素質從弱到強的改變。
截至目前,廣漢市雒城街道已完成28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升級,另有16個老舊小區改造正在加緊進行中。(孔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