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推廣“一評雙授”十條 走出鄉村振興“綿竹路徑”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4-26 12:29:02編輯:唐磊
近年來,綿竹市全面貫徹黨中央、省委以及德陽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全省轉型發展示範區、休閒度假目的地”戰略定位,掀起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評選熱潮,總結出“‘一評雙授’十條”在全市推廣,走出了加快實施鄉村振興的“綿竹路徑”。
在4月23日召開的綿竹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創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誓師大會上,紫岩街道蔚泉村、聖壽村、劍南街道五星村、金隆村、富新鎮文永村、孝德鎮年俗村、年畫村、苦葛村、九龍鎮棚花村、清泉村、麓棠鎮天寶村、新市鎮花園村、石虎村、清平鎮圓包村、玉泉鎮龍興村、漢旺鎮紅旗村、白果村、靈橋村、廣濟鎮雲蓋村、什地鎮共和村等20個獲評示範村被授予“先進組織堡壘”和“美麗鄉村旗幟”雙榮譽。評選工作的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基層幹部群眾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的熱情,有效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準,有力推動了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評雙授’十條”的具體內容為:
班子執行能力強。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明顯;村“兩委”班子專業化能力強;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對“兩委”班子的滿意度達90%。著力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通過派駐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培養後備幹部、加大農村黨組織書記培訓力度等措施,打造過硬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
鄉村振興規劃全。落實規劃編制的相關要求,編制村域鄉村振興規劃。堅持以人為本、多規合一、綠色生態、城鄉融合、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規劃原則和理念,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規劃成果,加強各個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鄉村振興規劃體系。
基礎設施配備齊。加強農村電網、水網、氣網、路網、網際網路、防網(雪亮工程)“6網”配套,健全農村基礎設施建、管、養、用協調發展機制,推進“智慧鄉村”“寬頻鄉村”等數字鄉村建設。
特色優勢産業興。村內有特色産業,主導産業收入佔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比例大於60%。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振興模式,實現“片片有主導産業、村村有特色品種、戶戶有增收項目”。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專合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其公司農戶利益聯結、農産品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的主導地位。
就業創業致富廣。嚴格落實《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四條措施》,及時準確提供用工資訊;黨員幹部帶動致富能力強。著力引進外出務工人員、大學生等人才,想方設法創造條件,不斷優化幹事創業環境。依託四川鄉村振興農民大學等平臺,積極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等鄉村技術技能骨幹人才。
集體經濟發展好。村“三資”管理完善,厘清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委員會的功能職責和權責關係,探索試行收入分賬管理制度;完成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全面推進農村資産資源“三權分置”,加快農村“三變”改革,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
文明鄉村風尚新。著力文化傳承和弘揚,涵養鄉村文明精神沃土。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戶評選等活動;保護和傳承鄉土文化,以文化興産業,以産業活文化,培育新興産業文化,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
環境整治力度大。建設“美麗四川·宜居鄉村”,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70%;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90%以上;生活污水處理率60%以上。統籌整合扶貧、一事一議、美麗鄉村等涉農資金,實施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三化工程”。
鄉村“三治”成效優。建設善治鄉村,健全德治、自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立“開放式”村民議事廳,使民主協商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強化“村規民約”作用發揮,引導群眾在黨組織領導下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完善“一鄉村一律師”法律顧問制度和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將法治元素與本村文化相融合。
公共服務體系精。完善衛生、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加大鄉村醫生培訓力度,持續改進醫療品質,深入落實城鄉統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準。(張娟 李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