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硯製作技藝”傳承人江亮根:緣定歙硯[組圖]

歙硯,全稱歙州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廣東端硯齊名。在江亮根的苦心經營下,歙硯這門古老的特色産品在婺源不僅沒有消失,反而為婺源越來越紅火的旅遊大潮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和厚重的文化內涵。

徽州“三雕”傳人俞有桂:化腐朽為神奇[組圖]

徽州三雕技藝,是指具有徽派風格的木雕、石雕、磚雕三種民間雕刻工藝,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具等工藝雕刻。上世紀80年代初,俞有桂開始對家鄉的古祠堂裏精美的徽派建築雕刻感興趣,精美的建築刻畫讓他深受觸動。他認為,“祖先留下這麼好的建築技藝怎麼就沒有人願意去學習呢?我一定要把它繼承下去。”

“變臉”泥猴傳承人魏義民:希望讓“猴加官”傳承下去[組圖]

“猴加官”是取其諧音“侯加官”,暗示官上加官的意思,以表示慶祝祝福,是一種很喜慶的傳統玩具。魏義民老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猴加官的傳承人,希望讓“猴加官”傳承下去,

安順木雕傳承人楊正洪:刻刀下的“面具人生”[組圖]

安順木雕面具,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貴州安順地戲表演的重要道具。它的雕刻工藝複雜而精細,色彩絢麗明亮,風格兼具寫實和誇張。“刻刀讓我闖出了一條生活之路,也讓我改變了命運,這是門古老的技藝,我有責任和義務將它發揚光大。” 他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安順木雕貴州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正洪。

侗族大歌傳承人胡官美:侗家“活歌譜”[組圖]

似蟲鳴鳥唱,又似山澗裏流淌的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婉轉的侗族大歌每天縈繞著侗家人的生活。今年60歲的胡官美是國家級非遺侗族大歌傳承人,她的家就在宰蕩村。“幾十年來,我一邊學歌,一邊唱歌,一邊對歌,一邊傳歌。傳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總人數應該有600多人。”胡官美心裏裝有上百首侗歌,熟悉侗歌的各種唱法,就是一部活歌譜。
1  2  


文化遺産日特輯——那些非遺項目的“繼承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