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面向未來的趕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導河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回訪記

時間: 2014-03-24來源: 新華網責編: 李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工作。這是12月30日,習近平來到地處深山的龍泉關鎮駱駝灣村,走進困難群眾唐宗秀(右)家慰問看望。新華社記者龐興雷 攝

“趕考”永無止境

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正在征程中。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所有領導幹部和全體黨員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

65年前,共産黨“進京趕考”前的那段對話,至今猶在耳邊:

周恩來説:“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

毛澤東説:“退回去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字字千鈞,意味深長。

趕考,趕考,65年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如今正走在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中國取得巨大進步,但挑戰更加嚴峻,考試仍未結束。

這場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場考試。

及格沒有?能否優秀?

我們嘗試著請河北省基層幹部群眾為黨風現狀打分。

塔元莊會議室裏,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熱烈。

“95分。”大部分村民眾口一詞,打出了高分。

“我給100分。”村民劉朝快人快語,“我親眼見到了總書記,他接地氣。我們黨有希望。”

“王韶華書記,你打多少分?”

這位正定縣委書記思索片刻:“打90分吧。”

“那10分是怎麼扣的?”

他説出自己的理由:“一是經濟轉型離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二是黨風改善有了好開端,還不等於好結果。三是改善民生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大氣污染,就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在另一個場合,何玉等三位正定縣老同志打了80多分——“良”。 “我要留點餘地。”何玉解釋説,“人們有一個擔心,擔心今天抓作風力度大,明天會不會又沒勁兒了;大夥兒有一種盼望,盼望好作風能長久堅持下去。”

談到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大家普遍給黨風加了5分。

5分,不算多,也不算少,從中看到廣大群眾對這場考試的肯定,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面向未來的趕考,共産黨人必須心懷歷史的憂患。

2013年7月11日,在西柏坡,習近平告誡全黨同志:要居安思危!

舊居、軍委作戰室、二中全會舊址、九月會議舊址,一座座土坯房,雖泥灰匝頂,卻備感親切。置身其中,與歷史對話,與先輩交流……

“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棗紅色的展板上,毛澤東65年前留下的這兩句話,讓習近平陷入深思——

“這裡面,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曆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鬥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

……

歷史孕育著真理,往日的教訓轉為後世的鑒戒。

2012年,在主持黨的十八大報告起草工作時,習近平主張寫下這樣一段話:“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新的國內外環境下,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挑戰不斷;

新的發展階段中,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暗流涌動。

“杭州雷峰塔是怎麼倒掉的?”

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談到作風建設,習近平突然這樣發問。

接著,他作出分析:

“就是因為去撿磚的人多啊,今天你拿一塊,明天他拿一塊,最後塔就轟然倒掉了。倒下來是頃刻之間的事,但過程是漸進的。”

他語重心長地説:“有的事,總覺得不是燃眉之急的事,但恰恰是危亡之漸啊!”

——面向未來的趕考,共産黨人必須肩負起時代的重任。

從黨成立的那一天起,共産黨人就踏上了趕考的旅程。為了答好這份考卷,多少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了考出一個好成績,多少共産黨人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時代已經給出新的考題。

習近平説,中國共産黨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國的成立已經説明瞭;中國共産黨人能不能搞建設搞發展,改革開放的推進也已經説明瞭;但是,能不能在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堅持住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需要一代一代中國共産黨人繼續作出回答。

在西柏坡,習近平談到當今時代的考題:“中國夢,兩個百年,我們正在實現第一個百年的征程中,這是有時間表的,考試仍在繼續。”

對於這場考試,他有著清醒的自覺:“我們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接過了黨、國家、人民交給我們的沉甸甸的接力棒,我們一定要接好這一棒。”

——面向未來的趕考,共産黨人必須引領民族的希望。

作風在抓,風氣在變。

幹部群眾評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開新局、樹新風,給中國帶來新氣象、新希望。

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中,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深入聯繫點,實地調研,給予有力指導。

李克強指出,集中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更好落實,使人民政府為人民性質更好體現。

張德江強調,要讓群眾成為中國夢的實踐者和受益者。領導幹部要善於換位思考,站在群眾立場上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

俞正聲指出,發揚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整風精神,把問題擺清、把差距找準、把方向定明,達到自我凈化、自我革新的目的。

劉雲山強調,群眾的意見就是我們的鏡子,百姓的期待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要對照群眾意見找差距,對著群眾要求去整改。

王岐山指出,以落實八項規定、改進作風的新成效,贏得群眾支援,堅定群眾對黨的信心,鞏固黨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

張高麗強調,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

面向省以下機關單位和基層組織的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已經展開,涉及單位和人員範圍更廣、領域更寬、數量更大,與群眾貼得更緊,解決的問題更實際,必將對新時期黨的建設産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習近平指出,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在與記者座談時,正定老幹部王志敏對追夢充滿希望。他激動地站起來説,現在中國的希望,就像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的一隻航船,就像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

他引用的,不正是毛澤東當年對中國革命勝利的壯麗展望嗎?

此刻,我們不禁想起習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談到“中國夢”,他説出了迴響在時代上空、讓國人為之振奮的那句話——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早春時節,滹沱河水甦醒了,從太行山麓向大海奔流,西柏坡的山嶺生機萌動。

一路向前,一個朝氣蓬勃的未來正在向我們招手,一個百年魂牽的夢想就要實現!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轉到

 

/ 8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