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面向未來的趕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導河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回訪記

時間: 2014-03-24來源: 新華網責編: 李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習近平在平山縣西柏坡九月會議舊址同縣鄉村幹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考題之二:作風“籬笆”扎得嚴不嚴?

作風問題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執政基礎。我們一定要牢記“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的古訓,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1983年夏,河北正定縣農村,一輛吉普車陷在泥濘裏。

有幹部見村民走了過來,便請幫著推車。不料,見是當官的,村民不僅不推,嘴上還罵罵咧咧。

那位幹部正要發火,一旁的新任縣委書記習近平一把拉住他,説:“群眾為什麼罵人?應該反思我們自己。”

不久,正定縣改進領導作風六項規定出臺。

正定老幹部程寶懷説,今天的中央八項規定與當年正定六項規定體現了同樣的革命傳統。

翻開30年前那份文件,作風儼然成為關鍵詞。“反對官衙作風,注重工作實效”、“以身作則,不搞不正之風”,還有限制會議、接待等活動的要求,歷歷在目。

令人感慨的是,上面赫然寫道:“對各種不正之風,要堅持原則,敢問、敢頂、敢管,敢於碰硬。”

更令人感慨的是,30年時光飛逝,當年那種勇毅依然縈駐於懷,呼之欲出——

如今,當共産黨人踏上趕考的新征程,重點審視的還是作風。

先是中央八項規定出臺。隨之,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

作風,看似無形,卻無處不在。

作風,看似平常,又與群眾息息相關。

用“延安作風”打敗蔣介石的“西安作風”——毛澤東這句話,道出了共産黨人奪取政權的奧秘:以優良作風贏得人心、贏得天下。

成也作風,敗也作風。

習近平惟妙惟肖地給“四風”畫了四幅“肖像”:

形式主義——知行不一、不求實效,文山會海、花拳繡腿,貪圖虛名、弄虛作假。

官僚主義——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高高在上、漠視現實,唯我獨尊、自我膨脹。

享樂主義——精神懈怠、不思進取,追名逐利、貪圖享受,講究排場、玩風盛行。

奢靡之風——鋪張浪費、揮霍無度,大興土木、節慶氾濫,生活奢華、驕奢淫逸,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

河北的一些領導幹部説,對照一下,就會出一身冷汗。

俗話説,“籬笆扎得緊,野狗野貓鑽不進”。

作風“籬笆”,該如何扎嚴紮緊呢?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後人。

2013年7月,習近平在與河北省委領導班子成員座談時説:“鄧小平同志説過:‘在中國來説,誰有資格犯大錯誤?就是中國共産黨。’那麼在黨內,誰有資格犯大錯誤?我看還是高級幹部。高級幹部一旦犯錯誤,造成的危害大,對黨的形象和威信損害大。”

這道“籬笆”,首先從中央政治局“扎”起。

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中央政治局認真貫徹落實,在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範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等方面,為全黨加強作風建設帶了一個好頭。

習近平身體力行:先後十幾次國內考察,不封路、不清場、不擾民。

習近平對河北省委常委們説,作風面前人人平等,你們要以普通黨員身份把自己擺進去,馬克思主義手電筒既照別人更照自己。

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有人談到越野車配備問題。

習近平插話:“我看常委們不要配越野車,書記、省長也不要配。真要下鄉,就臨時調用。”他還説,中央下一步要就此作出規定。

很快,河北省委常委們的越野車全部上交。

清理超標辦公用房,從書記、省長開始。

清理“吃空餉”,紀委監察廳先清出4個人。

……

但立直標,終無曲影。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半年多來,幹部隊伍風氣為之一新。

各地區各部門紛紛大幅精簡會議、文件、考核評比;行政審批普遍提速三成以上;“三公”經費普遍壓縮,節慶論壇展會、公費出國團組更是減少了半數以上……

老百姓拍手説,這回可是來真的了!

扎作風“籬笆”,須防微杜漸——

2013年9月3日,“嚴禁用公款送月餅送節禮”,中央一聲令下,商場裏高檔月餅出現從未有過的滯銷。

以中央名義管公款月餅,細微之舉,顯見態度之真、決心之大!

20天后,習近平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説,那就是抓月餅裏面隱藏的腐敗嘛。雖然看起來好像事情不大,但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一定要防微杜漸、一塵不染、兩袖清風。抓了中秋節抓國慶節,抓了國慶節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節,抓了春節抓清明節、抓端午節,就這麼抓下去,總會見效的,使之形成一種習慣、一種風氣。

抓濫用公款、抓借機斂財、抓冒吃空餉……2013年,河北在全省開展正風肅紀專項行動,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1723件,處分2445人。

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24521起,處理30420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692人。

習近平説:“辦好一件事後再辦第二件事,讓大家感到我們是能辦成事的,而且是認真辦事的。這樣才能取信於民、取信于全黨。”

扎作風“籬笆”,要扎嚴制度的籠子——

在作風問題上,並非沒有“籬笆”,但“四風”乃至腐敗行為卻屢禁不止,為什麼?

習近平打了個生動的比方:“牛欄關貓是關不住的,空隙太大,貓可以來去自如。”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建章立制,紮緊約束權力的“籠子”。

在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群眾、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民主決策和工作落實、幹部選拔任用和考核評價等方面,一批黨內法規得以建立健全。“紅線”劃出來了,“高壓線”架起來了。

每個人都感受到了身邊的變化。

西柏坡,記者與當地群眾座談。

在景區開餐館的陳素梅説:“公款買單、點大菜的人少了,自掏腰包、點家常菜的散客多了。”

“去工商局辦事,窗口單位工作人員態度和氣了、耐心了。”這是梁家溝村生意人陳習飛的感受。

西柏坡村村民閆志強説:“以前都是我們去找幹部,現在幹部主動來找我們了。”

……

關於作風考題,65年前,革命先輩曾留下那個時代的答案。

七屆二中全會針對黨員幹部作風的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在西柏坡這塊展板前駐足良久,一一對照:

“不做壽,這條做到了;不送禮,這個還有問題,所以反‘四風’要解決這個問題;少敬酒,現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少拍掌,我們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這一條堅持下來了;第六條,我們黨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是的,在作風問題上,黨始終努力保持清醒。

從七屆二中全會六條規定到中央八項規定,始終繃緊的是作風這根弦,始終保持的是趕考的心態。

習近平告誡全黨:作風問題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執政基礎。如果解決不好,也有可能出現“霸王別姬”這樣的時刻。

這一告誡,出自對執政黨命運的深刻思考;

這一告誡,值得每個共産黨人自律和警醒。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轉到

 

/ 8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