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面向未來的趕考——習近平總書記指導河北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回訪記

時間: 2014-03-24來源: 新華網責編: 李佳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習近平看望正定縣塔元莊村村民並同他們親切握手。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考題之四: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援,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

夜闌人靜。

走出塔元莊,回首遠望,農家新居的燈光如點點繁星。

這一天是農曆大寒,剛才採訪時,村莊似乎還沉浸在半年前那個夏日的熱烈之中。

習近平到河北指導教育實踐活動,期間重訪塔元莊。他的一舉一行、一言一笑,村民回憶起來,仍是那麼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這次重訪,鄉親們並不意外。

“他上一次來咱這兒是2008年,那時就説下了:‘過個三五年,等你們新樓蓋好以後,我一定再來。’你看,這不就來了嘛?”村支書尹小平説。

“總書記來了!”

“總書記好!”

2013年7月11日上午,習近平出現在塔元莊街頭,村民紛紛圍了上來,大聲招呼著。

“老書記好!”一聲特別的問候從人群中傳來,習近平轉過身,微笑著把手伸向這位村民。

喊“老書記”的是67歲的章同兵,30年前就見過當縣委書記的習近平,還記得當時的招待飯是大餅、油條、豆腐腦。

我們問,如果現在讓你來招待總書記,用什麼飯菜?

章同兵脫口而出:“當然還是家常飯。”

這使我們想起正定一些老幹部的回憶,當年,縣委書記習近平每天和大夥兒一起蹲在大樹下吃飯,左手三根指頭托著碗,無名指和小拇指夾著餅,右手拿筷子。秋高風急,塵葉飛揚。偶有樹葉落到飯碗裏,他吹掉葉子,接著吃;塵土落到飯碗裏,他剔掉塵土,接著吃。

所有這些,正如尹小平所感受的那樣,固然時光穿梭、歲月流淌,總書記那種源自泥土的人民情懷和百姓本色依然如故。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要求全黨重新思考,認真作答。

這似乎是一道簡單的考題。

這又是一道極難回答的考題。

有人用生命去回答。焦裕祿倒在了帶領百姓治沙的路上。

有人用摯愛去詮釋。孔繁森最喜愛的名言是: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産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有人用心靈去感悟。楊善洲常説:“多想一想我們的工作怎麼樣,有沒有對不起黨和人民的地方。”

……

時代考卷上,共産黨人為什麼必須答好這個考題?

習近平説,如果領導幹部弄不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如果“四風”問題蔓延開來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黨和人民群眾隔開,就會像一把無情的刀割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回塔元莊“接地氣”,到西柏坡重溫革命史,與群眾交流座談,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指導河北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時期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教育實踐活動中,黨員、幹部在反思中作答。

2013年7月22日,欒城縣北屯村。石家莊市委書記孫瑞彬來到自己的聯繫點,一下車,村民迎上來:“書記啊,平時都見不到你,這回可看見了。”

村民説得很真誠,可孫瑞彬的臉“刷”就紅了。他反思:“我看到了平時離老百姓有多遠。”

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常委們談感受:

過去步行或騎自行車下鄉,同群眾一條板凳聊天,一個鍋子吃飯。現在進出小轎車、空調房,成天看材料、批文件,自以為對群眾了解,實際上已同群眾拉開了距離。

是什麼讓我們疏離了群眾,又是什麼讓我們疏離群眾後還沒有自覺呢?

駐村幹部鐘學榮對此有所感悟。

灤平縣南大廟村以前也曾來過幫扶幹部,可大多打個照面、擺個樣子,就再不見人影。初見鐘學榮,村裏的王秀榮大娘突然冒出一句:“你不會也是打個旋兒就跑了吧?”

那天,王大娘給他送來野菜玉米麵餑餑,説:“野菜有點苦,但眼下這節令吃了能敗火。”

後來,駐村幹部紮根在村裏,為村民打井、解決吃水難問題,以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的稱讚。

鐘學榮在日記裏寫道:“野菜,苦在嘴裏,敗的是身體的實火;駐村,苦在身上,泄的是心中的虛火。”

如習近平所言,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正是要泄掉黨員幹部身上的虛火、邪火,這樣才能接上淳厚地氣,在胸中養起浩然正氣。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教育實踐活動中,共産黨人在行動中作答。

按照總書記“眼睛向下、為人民做事、多雪中送炭”的要求,河北省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建議,共計46萬多條。還請基層代表“當面鑼、對面鼓”地給省委領導提意見。

一條條意見,就是一道道考題。

石家莊市橋西區新石南路第二社區,曾是一個垃圾成山、下雨成河的地方。群眾反映過,居民建議過,沒見領導來過。

去年夏天,橋西區包社區幹部帶著施工隊來了,昔日垃圾山成了休閒綠地。

63歲的居民高風笑著説:“我不是太了解群眾路線活動,只知道共産黨為我們辦了實在事,這就好!”

……

多年積存的問題在解決,曾經的距離在拉近。

在阜平駱駝灣村,我們走進69歲的唐宗秀家。

土坯房低矮簡陋,在深冬裏顯得破敗而冷清。一進屋,女主人把水壺提起,通紅的爐火“騰”地躥了上來。

一年多前,習近平曾坐在這炕頭,與唐宗秀拉家常。

“總書記都問你些什麼?”

“問我一年下來有多少收入,問糧食夠不夠吃,問過冬的棉被有沒有,問取暖的煤夠不夠,問小孩子上學遠不遠,問看病方便不方便……”

這是唐宗秀家最珍貴的一張照片:狹窄的土路上,習近平挽著她和另一位村民,走著,説著,笑著。兩側墻面斑駁脫落,午後金色的陽光斜照在他們身上,把長長的身影投在路旁的積雪上。

黨的最高領導人和兩位普通農民,三人相攜前行,如同迎歸了回鄉串門的親人。這畫面,不禁讓我們怦然心動,它不正是“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所包蘊內涵的精妙圖解嗎?不正是“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道考題的最佳答案嗎?

籠罩他們的陽光是那樣溫暖,一如此刻我們眼前的爐火,穿透了隆冬的嚴寒,穿透了小村的貧窮,穿透了山野間沉寂的歲月……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轉到

 

/ 8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