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看中國

武陟糖藝 行將消失的甜蜜味道[組圖]

支援←→鍵翻頁 發佈時間: 2014-05-0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倫曉璇 | 責任編輯: 倫曉璇

武陟芝麻糖屬於飴糖類,是作為點心吃的糖果,由純糧經過發酵製成,本質上與白砂糖、紅砂糖及其製品完全不同。

    武陟芝麻糖屬於飴糖類,是作為點心吃的糖果,由純糧經過發酵製成,本質上與白砂糖、紅砂糖及其製品完全不同。中國網圖片庫 楊正華/攝

    在芝麻糠的原産地——河南省武陟小董鄉賈村的一處古老的制糖作坊裏,五六名工匠脫去衣服,光著脊背,手握著滾燙的糖稀,在40度的高溫下汗流浹背,喊著、叫著、應答著互相配合,手法嫺熟地拔糖造型。那場景仿佛時光倒轉,讓人回到了遙遠的過去。這是秦漢糖房的寫照,是商、周的再現。原始的勞動方式,閃爍著古樸的藝術美,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武陟芝麻糖繼承的是遠古用米麥發酵熬製的食品,屬於飴糖類,是作為點心吃的糖果,本質上與白砂糖、紅砂糖及其製品完全不同,製作工藝更不相同,起源要早得多,起碼有三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武陟芝麻糖由純糧經過發酵製成的,是真正的純天然、無污染的甜味食品。在中國,糖、酒、醬、醋同源,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歷史遠不可考。武陟芝麻糖已有三千年,至今仍然保持傳統的純糧發酵,手工製造,其工藝流程主要有生麥芽、蒸米、醣化發酵、熬糖稀、手工拔糖、切糖、冷卻、蒸溫、滾芝麻、成品,一切都“尊古炮製”,未受現代工業技術影響,是彌足珍貴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

    賈村制糖工藝,在糧食統購期間幾乎失傳,恢復後糖房數量、工匠師傅都不及以前十分之一,産量銳減,常年生産者為數寥寥無幾,大多在冬春農閒從事季節性生産。賈村芝麻糖生産用的師傅口傳身授的傳統工藝,所用器具不多也不複雜。主要有:民房三間,大缸一口,大鐵鍋一口,木鏟兩把,灶火兩個,木架晾床一張,就是全部家當了。

    如今,賈村還剩四家糖房在生産製作芝麻糖,工匠不足50人。其中,年齡最長、從事制糖時間最長的是今年82歲的謝文勤老人。謝文勤老人説,由於手工業不掙錢,現在工匠越來越少,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人還在堅守,加上熬糖稀、拔糖技術要求高、勞動強度大,高溫高濕,揮汗如雨,年輕人“寧去南方打工,不鑽糖房蒸籠”。賈村芝麻糖及其米麥醣化發酵工藝再次到了瀕臨滅絕的關頭。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