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看中國

【圖片故事】舌尖俗食 清明果

支援←→鍵翻頁 發佈時間: 2014-04-01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挺 | 責任編輯: 楊挺

清明果是清明節的文化習俗食物,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

【圖片故事】舌尖俗食 清明果  圖片中國 中國網圖片庫  聯合出品
    清明果是清明節的文化習俗食物,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據説是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後是採摘清明草的好季節。綿軟的淡粉團在手裏捏揉,隱隱有股子清香氣。那氣味是春天的甜腥氣。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們手提竹藍,三五成群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噹噹地堆在藍子裏,煞是好看誘人。艾葉採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們又像摩術師,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做法分甜、鹹兩種。用清明草和適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點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餡,壓成圓模蒸熟則為甜清明果;包入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豆腐幹、腌菜、豆芽餡等,做成餃子形的為鹹清明果。 用艾(一種野草)、大米、糯米磨成粉後做成皮子,白色的米粉加上艾的綠色立刻就變成了碧綠色,然後包入豆沙餡,小小的點心透著股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裏更是清香滑糯。
清明果做法分甜、鹹兩種。用清明草和適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點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餡,壓成圓模蒸熟則為甜清明果;包入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豆腐幹、腌菜、豆芽餡等,做成餃子形的為鹹清明果。
清明果,是用清明草、大米、糯米鹹清明果 磨成粉後做成皮子,白色的米粉加上清明草的綠色汁液立刻就變成了碧綠色,然後包入豆沙餡,這時候還需要一個有圓形刻花的木質模子,將包好的清明果壓入模子中,再拿出來時就會有一面印上了漂亮的花紋。一般一塊木板上會有三個不同花紋的模子,做好的清明果也會各有特色。上鍋蒸好後的清明果是碧綠的像餡餅一樣的東西,沒有印花的那一面會墊著一張圓形的竹葉,小小的點心透著股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裏更是清香滑糯。清明果在南方很是盛行,尤其是江浙滬一帶。清明果也被人稱作清明糰子。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網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權,詳見産品付費下載。 購買請撥打 010-88828049 中國網圖片庫諮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