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5日,C919首次翱翔天空,這是我國首架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大型幹線客機。 萬全 攝影
2017年5月5日,我國首架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大型客機C919成功首飛。王巍在電視上看到了大飛機騰空而起的一幕,心情十分激動,儘管他加工生産過已經實現商業飛行的國産支線客機ARJ21。作為一名航空企業基層製造者,王巍看到自己的産品飛上天空,卻還沒機會乘坐自己參與生産的大飛機。“我想體驗一下C919”,直到現在,王巍內心還是有一絲絲的遺憾。
這架長38米,翼展35.8米,高度12米的大飛機,複雜程度遠超人們想像。研製工作凝聚著數十萬科研人員的心血。據統計,國內有22個省份、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數十萬産業人員參與了C919大型客機研製。王巍是這其中的一員。他參與生産的部分叫做IPU艙,即後機身後段。
機身這部分可不一般,使用了複合材料。一架飛機除了提供動力的發動機外,還有一台供電的發電機,就位於後機身後段。該發動機同樣使用航空煤油,形成了一個高溫區。為此C919在該區域使用了複合材料,重量輕,耐高溫和耐腐蝕。更輕的重量意味著更高的燃油效率,較國外同級全金屬機身具有一定優勢。
這些複合材料的應用對材料加工提出超常的要求。打孔處理精度要求極高,誤差僅為頭髮絲的三分之一。由於材料硬度高,對加工工具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目前大飛機的生産仍處於研製階段,大部分材料加工都要靠手工操作來完成,對生産人員的操作技能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