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連通
基礎設施聯通,融合了中國發展經驗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越南首都河內吉靈-河東線城鐵(2017年3月28日攝)。吉靈-河東線城鐵是越南首條城鐵線路,該項目于2011年10月開工,總長約13公里。中鐵六局擔任項目總承包商,有關工程設計、製造、供貨和服務等均採用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新華社發
中國交建在“一帶一路”沿線修建了10320公里公路、152座橋梁、95個深水泊位、10座機場;“中車製造”已遍及全球102個國家和地區,全球83%擁有鐵路的國家都運作著中車産品;中國石油去年在“一帶一路”國家項目的油氣權益産量近6000萬噸,佔全部海外總産量的八成……
“基礎設施聯通,融合了中國發展的寶貴經驗。”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韓保江告訴央廣網記者,在現代化過程中,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擁有了成熟的技術,支撐基礎設施建設的長線産業也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説,基礎設施水準落後,即便是擁有基礎設施的一些地區,也是連而不通,通而不連。而對於中國來説,經濟結構要升級,集聚的巨大産能要找尋更多出口,聚集的資金、資本,也需要更大的市場和出路。因而“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是雙贏過程。
有了“路”,帶來的是整體性的地方經濟騰飛
“要想富先修路”。若想做到産能相通,達成産能合作,基礎設施建設是非常重要的載體。李紹先告訴記者,過去中國和歐洲國家的貿易往來,60%通過水路運輸。由於中歐班列的開通,讓中歐之間的貿易往來,多了火車這種較為節省時間和成本的新方式,促進了貿易流通。
李紹先指出,在基礎設施建設中,要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協調起來。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獲利週期較長,眼前也許沒有利,甚至虧損,但從長遠來看,整體性的項目完成後,帶動起來的沿線地區區域性發展,及各方面的配套需求,則是不可估量的。這也是“一帶一路”會出現中巴經濟走廊、中俄孟經濟走廊等六大經濟走廊的原因。
“基礎設施建設,大多涉及道路、水電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民生工程的發展和提振也夯實了我國與沿線國家友好關係的社會基礎。”
周強武向記者介紹,從能源建設方面看,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二十多個國家建設了60多個能源項目、油氣合作項目,帶動了當地資源開發和能源建設。中央企業承建了中俄、中哈、中緬原油管道,中俄、中亞、中緬的燃氣輸送管線等等,有效地解決了資源和能源的輸出問題。這些年來,中央企業還承建了一大批火電站、水電站和核電站以及電網建設,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