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場蔓延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致數萬人感染,面對不斷更新的疫情數據,誰也無法預測自己會否成為被病毒選中的下一個。

儘管每個人被叮囑最多的是“少出門”,但患者需要救治,民眾生活需要保障,阻斷病毒傳播的通道需要守護,很多人不得不走出家門,堅守工作崗位。他們是血肉之軀,也會心生恐懼;超負荷的壓力,會將他們擊垮;讓家人處於危險之中,他們內心充滿煎熬……但職責所在,疫情不結束,他們不離崗。

中國網自2月10日起推出《凡人“疫”舉》系列報道,記錄疫情之下普通人的恐懼與擔當,記錄中國人抗擊疫情的犧牲與鬥志。平凡的崗位,平凡的人,或許,平凡是唯一的答案,但平凡的邊界卻從未能被定義。

熊秀為患者測體溫。受訪者供圖

2月1日晚,熊秀家裏氣氛凝重。平時被電視機聲音佔據的房間,此刻悄無聲息。熊秀跟公婆説明天要去一線,他們沒有説話,回到房間,關上了房門。

熊秀是武漢市江夏區婦幼保健院的一名護士,在區疾控中心工作的丈夫早已去了一線。丈夫有兩個妹妹,也去了一線,妹夫們也在一線。公婆上了年紀,熊秀是唯一留守的頂梁柱。

第二天一早,熊秀向二老辭行,婆婆哽咽著説:“能不能不去?孩子高三了,很關鍵,我們也管不了他的學習……”熊秀只留下一句 “我已經決定了”轉身離開,視線模糊了腳下的路。

公婆不知道,熊秀大年初一就遞交了請戰書,當天和她一起請戰的還有21名同事。“武漢封城,我很揪心,兒子高三,正是決定命運的時刻,開不了學,我很著急,覺得有義務到一線盡一份力。如果所有人都團結起來,參與進來,就能早日結束疫情。”

熊秀寫請戰書的事只告訴了兒子,兒子非常支援。當她對兒子的學習表示擔憂時,兒子説:“你到一線,是對我學習的激勵。”

讓熊秀放心不下的還有獨居的父親。母親在她幼年時就離開了,她現在是父親唯一的精神支柱。她不敢告訴父親,怕他知道自己去了一線,心裏的防線就沒了,只在下班後打電話叮囑他好好吃藥,不要出門。

熊秀早上八點半趕到了僑亞發熱隔離點,這裡還只是個老年康復醫院。聽説要做隔離病房,保安、保潔辭職了。前來報道的醫生和護士們自己動手,打掃衛生,鋪設病床,劃分病區,把這裡改造成臨時隔離點,一直忙到晚上六七點都沒顧上吃口飯。

原本計劃第二天開始接收患者,但因為很多患者沒有得到收治,他們突然接到通知,晚上八點就要接診。

“外面停了好多救護車,患者一下子都涌進來了。”儘管做好了全副防護,熊秀還是緊張了,“我在心裏告訴自己,不能退縮,進到病房後情緒了緩解了一些。”

熊秀進入隔離點前後對比照片。受訪者供圖

剛開始穿防護服熊秀很不適應,“6個小時是極限,多一秒我就要窒息了,脫下防護服的瞬間,我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平日裏熊秀很講究,愛臭美。為了便於透氣,她現在連內衣都不穿了,本來就被口罩、護目鏡勒傷的臉上,加上酒精的侵蝕更讓她不忍直視。

然而,這對熊秀來説不是最難的,安撫患者情緒佔用了她最多的心力。這個隔離點的主要任務是為疑似患者做核酸檢測,確診後轉到定點醫院治療。

“目前還沒有特效藥,有的也不需要打針、輸液,醫生根據患者不同的症狀開藥,但患者不理解,覺得在這裡是等死,我們就挨個做工作,耐心解釋他們的病情。”熊秀説,現在請來了專家坐診,患者對病情有了一定了解,情緒緩解了很多。

熊秀安慰行動不便的患者。受訪者供圖

隔離點住了近300名患者,護士們每天的工作是為患者測體溫,監測病情,發藥。因為沒有家屬陪護,送飯,照顧年齡大的患者上廁所等事也成了護士的任務。給所有的患者送完飯一個多小時過去了,熊秀她們再來吃飯,飯菜已是冰涼,好在現在有了微波爐。

“我來一線的初衷是為了疫情早日結束,孩子早點返校,有個好前程,”熊秀説,“連日來的工作讓我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值得,以前醫生的地位不是那麼高,現在我不後悔從事這份職業。”

每次疲憊、快要撐不住的時候,熊秀都會想到一起戰鬥的同事,而她的堅持也鼓舞了閨蜜和兒子。閨蜜加入了志願者車隊,還説雖不會看病,但也要跟她一起戰鬥。為了讓熊秀安心照顧患者,兒子每天7點自覺起床上早自習,還鼓勵媽媽要加油。

熊秀説,疫情結束後她最想做的一件事是為公婆和兒子做頓飯,彌補對他們的虧欠。(記者 金慧慧)

《凡人“疫”舉》系列往期回顧

凡人“疫”舉丨騎行4天3夜300公里趕回醫院,她想讓患者看病少走一段路

凡人“疫”舉丨戰疫現場披上“婚紗” 推遲婚期馳援武漢的她如期當上新娘

凡人“疫”舉丨因“胡歌老婆”上了熱搜的光頭女護士 她的微網志裏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凡人“疫”舉丨除夕夜緊急成立心理援助志願隊,他們在另一戰場安撫恐慌的心

凡人“疫”舉丨面對身邊已有人感染,這支轉運疑似患者隊伍仍然爭著往前衝

凡人“疫”舉丨義務包攬武漢2000戶居民果蔬採購 90後小夥披星去戴月歸

凡人“疫”舉丨以死威脅要出門,河南硬核書記巧退村裏“老大難”

凡人“疫”舉丨12年前他在汶川扒廢墟救災,今天他在武漢建設火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