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場蔓延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致數萬人感染,面對不斷更新的疫情數據,誰也無法預測自己會否成為被病毒選中的下一個。

儘管每個人被叮囑最多的是“少出門”,但患者需要救治,民眾生活需要保障,阻斷病毒傳播的通道需要守護,很多人不得不走出家門,堅守工作崗位。他們是血肉之軀,也會心生恐懼;超負荷的壓力,會將他們擊垮;讓家人處於危險之中,他們內心充滿煎熬……但職責所在,疫情不結束,他們不離崗。

中國網自2月10日起推出《凡人“疫”舉》系列報道,記錄疫情之下普通人的恐懼與擔當,記錄中國人抗擊疫情的犧牲與鬥志。平凡的崗位,平凡的人,或許,平凡是唯一的答案,但平凡的邊界卻從未能被定義。

黃慶武(左一)用音樂療法為諮詢者放鬆心情。受訪者供圖

除夕夜,宜昌市幸福家心理服務中心技術總監、心理諮詢師黃慶武緊急召集同事們開會,成立了幸福家抗疫心理援助志願服務隊,免費向社會提供心理諮詢。

“國難當頭,人人有責。除了‘正面戰場’,‘心理戰場’也應該積極‘應戰’,很多人擔心自己感染了,到醫院排隊,擠佔了公共資源,也造成了恐慌,消除人們的恐慌心理能夠更好地抗擊疫情。”黃慶武是湖北人,他知道不能等,必須馬上行動。

在諮詢中,黃慶武發現,醫務人員、家長和獨居人群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一位醫生媽媽下班回家的路上撥通了諮詢電話,説自己幾天沒見孩子了,對不起孩子。救治病人的時候她很堅強,馬上要回家了,情緒卻突然崩潰了。

黃慶武先是表示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告訴她之所以有這樣的心理是因為太愛孩子和工作了。又詢問了孩子的情況,得知孩子很優秀,黃慶武誇獎了孩子,提醒她馬上就要見到孩子了,應該讓孩子看到自己開心的樣子,這位媽媽才破涕為笑。

幸福家抗疫心理援助志願服務隊成員接聽諮詢電話。受訪者供圖

“媒體報道中的醫務人員都很勇敢,衝在一線救治病人,其實他們也有脆弱的時候,面對傳染性極強的病毒,他們會害怕,面對死亡,他們也很無助,也會崩潰。”黃慶武説。

他遇到最嚴重的事件是,一名20多歲的年輕人因在家裏悶得太久跳樓了。所幸沒有生命危險,只是摔傷了。但他不願意去醫院。他的媽媽打電話求助黃慶武,聲音都變了。

黃慶武安撫了媽媽的情緒後,開始和年輕人對話。他説自己也因為不能出門心情不好,他正在寫歌鼓勵一線與疫情戰鬥的人們,到時候需要他幫忙將這首歌傳播給更多人。年輕人這才開始説話,為了能夠幫助黃慶武,年輕人答應去醫院治療。

“這個年輕人之前就有一定的心理問題,這類人群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疫情期間,普通人可能只是焦慮,但有心理障礙的人,可能會更嚴重。”黃慶武説。

幸福家抗疫心理援助志願服務隊成員接聽諮詢電話。受訪者供圖

截至2月13日中午12點,幸福家抗疫心理援助志願服務隊共開展電話接詢152人次,微信接詢85人次,微信群義務授課37次,創作併發布原創抗疫公益歌曲3首,文字作品49篇。

長期接收各種負面情緒,隊員們也會受影響。為了緩解隊員們的心理壓力,黃慶武每天帶著大家開會,讓大家及時釋放情緒。他也會分享當天的正面新聞、好的心理諮詢技巧,以及正向的音樂給大家。

“這場疫情提醒我們,敬畏自然,善待生命。每個人都要更加注重健康,增強免疫力是抵禦疾病最好的辦法,而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還需加強。”黃慶武説。(記者 金慧慧)